因为这样家长不会唠叨,还会认为我很爱学习,减少批评我的次数,我也可以通过摆出阅读这样的行为,免去很多烦恼,但其实我什么都没看,我只是在发呆和翻书。在小岛老师的语文教学中,见过太多这样“做样子”的学生了,他们是家长眼中的好学生,老师眼中的小乖乖,从不惹事生非,但就是在学习上差一点劲。你也不能说这样的学生是差学生,写不好作文就是有原因的,只是家长看不到。所以如何判断孩子是真正的阅读输入呢?
爱上阅读,真正阅读的孩子,是非常愿意分享的,因为他们发现了书里的秘密,好玩有趣的描写,肯定是要输出的。这是藏不住的学习表现,如果没有认真阅读,基本就是装样子,做任务,想着快点完成阅读训练目标,是无法有感而发的。家长观察孩子在阅读后,语言表达能力没有提高,没有相关的思考输出,基本可以断定,孩子的阅读质量不高。在家长眼中,孩子吃完饭,写完作业,主动拿起书本去阅读,只是为了摆摆样子,让家长闭嘴罢了。这样的阅读就是无效阅读,写不出作文来,也不足为奇了。
2、想要写作得到输出,家长要怎么做
写作练习是输出,如果家长确定孩子是真的在阅读有输入的过程,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输出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我们多和孩子进行阅读讨论,家长和孩子看一样的书,有了讨论,孩子就会有想法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语文思维,孩子愿意表达自己的读后感,这就是写作文的准备和素材转化。没有输出的孩子,多半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知半解,或者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敢表达,生怕被家长批评,讲得不好,不是正确的答案和意思,而阅读理解的练习也正好让小学生的阅读陷入应试考试的误区,认为只有阅读理解才是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唯一方法,这是不正确的。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读完一本书后,跟孩子及时分享,交换观点,解决孩子的疑惑,启发孩子的思考,认可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这样的阅读兴趣,持续性探索阅读。同时也要学会用笔记录,多写读后感,做好阅读的计划,只要能够真正地做到阅读积累,这就能拓展孩子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这就是写作的输出,有了想法,知道怎么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细节,孩子就不愁写作文了。写作除了阅读,还需要练笔,写好仿句,写好最基础的句子和词语,阅读积累的是我们对语言文字的语感,据此建立的语感,是有助于写作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