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级科学水结冰了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3 11:48:36

3年级科学水结冰了,(1)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3年级科学水结冰了,(2)

与和传统的侧重于记录科学发现的证据性数据和文字的“科学记录单”相比,科学日记倾向于利用文字来描述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故事,是帮助学生将小学科学知识融会贯通的好载体和平台。

一、记录观察体验过程,再现学生心理变化

0

1

针对三年级科学课中需要观察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在完成“科学实验的数据记录”的同时还要写“科学日记”,希望他们能用感性的笔触记录在科学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和故事。通过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观察日记,我有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案例1】剪开蚕茧的时候(刘璐毓)

今天,高老师交给我们一个恶心而又艰难的任务,那就是剪开蚕茧。

我看着那雪白的蚕茧,不忍心将它剪开。第一,怕剪到蛹;第二,怕剪开的是死的。怀着这些复杂的心情,我剪开了茧。里面有一个椭圆形的蛹,是黄色的,我觉得很像一粒花生米。旁边同学却说:“像面包,还有种想吃的冲动。”

我说:“这东西能吃?”

“这当然能吃,还含有许多蛋白质呢!”老师说。

“那、那、那它肯定不好吃。”我吞吞吐吐地说。

“不,它可好吃啦!”老师说。

……

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心理变化。一开始,这个学生不愿意剪开蚕茧,他认为“恶心而又艰难”,而剪开后,随着心情的慢慢平复,他开始观察,从颜色是“黄色”,到形状像“一粒花生米”,这些形容词都真实地表现出他的情绪情感变化,由恐惧、抗拒,到认真观察,并讨论其组成成分。

科学日记帮助我们再现了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提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恰当的情境,让学生消除掉抗拒心理,从而乐于学习。

二、再现科学实验过程,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知识解释新问题

0

2

学生写科学日记时,首先需要在脑海中再现他们的科学实践过程。这种再现过程,调动了他们对科学概念的思考。

【案例2】水结冰了(肖乐衡)

今天,高老师带着我们在教室里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名字是“水结冰了”。

首先,把温度计插进试管,再把试管放进冰水混合物里;静静等,看到温度计的温度到了0~3摄氏度,水开始结冰了。刚结冰时,我发现试管冒出了白气,让我想起在香港科学馆看到的液氮。液氮的温度很低,倒出来的瞬间就变成气体,如果没有防护装置,手指是很容易被冻伤的。

我们课堂上的这些“白气”,冷冻时间不够,所以,高老师给我们准备了一个特殊的道具——盐。盐能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变得更低,从而制造出很大的温差,热量高的地方,会迅速向热量低的地方转移,达到一样的温度时,就会停止热量转移。但在这个时候,温度已经到了-2~-3摄氏度,这样的温度,足以让水结冰了。

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首先认真回忆了整个科学实践过程以及他发现的现象:“静静等,看到温度计的温度到了0~3摄氏度,水开始结冰了。刚结冰时,我发现试管冒出了白气……”这段文字,学生充分运用记叙文写作方法,将整个科学实践过程描述了下来。

这种再现科学实验的文字描述对学生的意义是重大的。这个学生充满感情地回忆当天的科学课,并联想到很多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现象:“我发现试管冒出了白气,让我想起在香港科学馆看到的液氮。液氮的温度很低,倒出来的瞬间就变成气体,如果没有防护装置,手指是很容易被冻伤的……”他竟然联想到在香港科学馆看到的液氨现象,并与这个正在进行的实验进行了对比。

接下来,他又尝试用生活知识对遇到的科学问题进行解释。试想,如果没有这个回忆再现的过程,恐怕科学课所经历的一切也只是当时的哈哈一笑了之了。

因此,科学日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运用语言文字记录科学课发生的故事,还能给予学生一个宝贵的机会——那就是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对新问题进行解释。这往往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开端。

0

3

三、还原科学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知和探究

科学日记能够在字里行间真实地还原学生的科学思维过程,展现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获得、认知和探究的过程。

【案例3】生鸡蛋和熟鸡蛋(曾晖洋)

小小的鸡蛋,我们每天都吃,可是我们仔细观察过它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鸡蛋世界隐藏的奥秘吧!

拿出一只生鸡蛋,你把它拿起来,摸一下,十分光滑,像一面小巧玲珑的镜子。“镜子”照啊照,我突然发现,上面有很多很多小斑点。仔细一看,是些小孔。这是什么呢?哦,原来是壳上的气孔,其实是通风的,可以呼吸空气,像房子上的小窗子!

鸡蛋的壳是用什么做的呀?为什么我无论用多大力握它,它都不会碎呢?其实,鸡蛋壳是很薄的,但它是椭圆形的,有无数个拱形,能承受很大的力,大于人的握力。当你去捏它时,它就会把你使出的力量均匀地分布到各个部位,所以鸡蛋不会碎。当然,如果我们用力一戳或一磕,鸡蛋还是会碎的,因为它受力不均匀。

……

一只小小的鸡蛋,也有如此大的奥秘!我们以后要留心观察周边事物,解开它们的秘密。

你看,她先是“拿起来”,再“摸一下”,感觉“十分光滑”,并形容成“镜子”。再仔细看,发现了“很多很多小斑点”。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仿佛在一步步带领我们思考。斑点是什么呢?原来是些小孔。这些小孔又是什么呢?她进一步思考课堂上老师讲的:“哦,原来是壳上的气孔,其实是通风的,可以呼吸空气,像房子上的小窗子!”

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文字的描写一步步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科学概念一点一点地建构起来。当然,她不描述成为文字不代表她的思维不发展,但是可以想见,这种描述会促进她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建构。当学生的思维通过文字表现出来时,至少她的大脑里已经有了相应的想法和对应的形象。

再看,她开始研究蛋壳了:“鸡蛋的壳是用什么做的呀?为什么我无论多大力,它都不会碎呢?”提出这个问题后,她进行了研究,她认为“它是椭圆形的,有无数个拱形,能承受很大的力,大于人的握力。当你去捏它时,它就会把你使出的力量均匀地分布到各个部位,所以鸡蛋不会碎”,但是“如果我们用力一戳或一磕,鸡蛋还是会碎的,因为它受力不均匀”。

科学日记的字里行间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无遗,学生通过科学日记整理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思维,相信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3年级科学水结冰了,(3)

3年级科学水结冰了,(4)

栏目:工作笔谈

作者:高春艳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

责编:杨丙涛

MORE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