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围成钝角三角形的条件:x+y>1,x^2+y ^2<1,其中0<x<1,0<y<1的含义:
直角坐标平面内,0<x<1,0<y<1,即正方形区域(0,0)(1,0),(1,0)(1,1)的内部(不包括边界);x+y>1,即直线y=-x+1的上方;x^2+y ^2<1,即圆心在原点,半径为1的圆形区域内部。所以围成钝角三角形的条件就与这三个区域的公共区域内(如图所示的弓形区域,不包括边界)的随机点的横、纵坐标相关(即以该区域内任一点的横坐标= a/c,纵坐标= b/c)。
画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再以一个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弧(1/4圆周),并连结弧的两端(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向这个正方形内随机投掷骰子,分别统计投掷骰子落在正方形区域的次数m, 骰子落在弓形区域的次数n,计算出骰子落在弓形区域的频率n/m,按统计(用频率估计概率)原理,这个频率n/m就是以任意3个正数为边长围成钝角三角形的概率.
用电脑模拟这个试验,试验结果(如图)
1.从以任意三个正数为边长围成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率问题转化到向一正方形区域掷骰子问题,这个思维跨度是非常大的,对学生来说不亚于一次时空穿越,带给他们感受是非常震撼的。从看问题的视角来说,除了对二元二次方程x^2+y ^2=1表示圆陌生外(在耐心引导下,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感受到),其他一元一次、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表示平面区域)能够自主总结出来,从而从数、式、形三个层面,给他们提供了如何看待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全方位视角。
2.从思考问题的方法来看,引申、转化、化归、类比、对应、整体、统计思想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题也是难得的教学素材。
3.还有对统计思想、统计方法的渗透。在这个问题中,骰子落在弓形区域的概率P(弓形)是可以计算的,这个概率为(π-2)/4≈0.2854,它与圆周率有关,因而可以利用试验所得(骰子落在弓形区域的)频率来代替概率,从而测得圆周率PI的值(PI=4 P(弓形)+2),这种“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对初中学段的学生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是万万想不到的。与祖冲之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从思想方法到技术存在巨大反差,对学生而言,也是突破传统思维,发展创新思维的鲜活案例。这种试验方法统计学上,称之为。它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军事、金融、公用事业等诸多领域。
关注“中考数学当百荟”,感谢您的点赞,转发!点击“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