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反应方程式,二氧化硫的两种实验室制法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8 22:38:36

虽然老师们总吐槽课本太简单,同学们总吐槽课本上废话太多,知识点不肯明明白白列出来,但课本的重要性大家都心知肚明。包sir 找到一份资料,帮助大家划出了高中化学课本每一页的重难点,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考前回归课本,希望这份资料能帮你提高效率。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反应方程式,二氧化硫的两种实验室制法(1)

必修一

1.P4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主要知道常见物质的性质与标志相对应。如酒精为易燃液体、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浓硫酸为腐蚀品、KCN为剧毒品。如P10习题第二题选B。

2. P6-7

熟记过滤、蒸发、蒸馏装置图,分别需要哪些仪器?蒸馏烧瓶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冷凝管水流方向(若冷凝管竖直冷凝水流方向)。蒸馏烧瓶和普通烧瓶的区别。

3. P7

除去粗盐中的Ca、Mg、SO等杂质,先加入过量的BaCl,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NaCO、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SO,其原因是BaSO和BaCO的Ksp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CO时,BaSO就会部分转化为BaCO。其中NaCO的作用是:除Ca和过量的Ba。所以试剂加入顺序NaCO在之BaCl后。

4. P9

萃取和分液:分液装置图,分液漏斗的结构(两活塞、两小孔)。溴水呈橙色、溴的(苯)CCl橙红色。碘水呈黄色,碘的(苯)CCl呈紫红色。萃取后分液,上下层液体分别从上下口倒出。注意实验1-4的第(2)步、(4)步操作的注意事项及规范的文字表述。P9关于CCl的注解①

5. P10

第6-7题 氯离子、CO和SO的检验方法。

6. P16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重点注意步骤、图示、注解、注意事项(包括P18习题6)、学与问等。称量固体时托盘天平只保留一位,量筒量取液体时也只保留一位。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反应方程式,二氧化硫的两种实验室制法(2)

“查漏”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左手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容量瓶正立,将瓶塞旋转180度,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则此容量瓶不漏水。若漏水,可以在瓶塞处涂凡士林。常见容量瓶的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 几种。如配制溶液时明确知道所需容量瓶规格,则需将容量瓶规格一并答上。如图所示: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末端应插入到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靠近容量瓶口处且不能接触瓶口。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要的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容量瓶(容量一定要指明)、胶头滴管、烧杯、药匙。重要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转移(轻摇)→定容→摇匀→倒出装瓶。定容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直到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 P26-27

认真阅读科学探求、科学史话、胶体的定义、胶体的性质、Fe(OH)胶体制备、区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等知识:FeCl溶液呈棕黄色,制备Fe(OH)胶体的操作方法是:在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将0.1mol FeCl制成胶体,所得的胶粒数小于0.1N,Fe(OH)胶体不带电,Fe(OH)胶粒带正电。 FeCl溶液和Fe(OH)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区别这两种分散系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常见的胶体有:Fe(OH)胶体、Al(OH)胶体、硅酸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血液。工厂中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就是根据胶粒带电的性质设计的。

8.P24-25

分类的方法及物质的分类及实践活动:特别注意:NO、CO为不成盐氧化物,NO溶于水生成HNO,但HNO的酸酐为NO。酸酐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醋酸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和碱。SiO能和强碱反应,也能和HF反应,但不是两性氧化物。1mol HPO最多和3molNaOH,说明HPO为三元酸;1mol HPO最多和2molNaOH反应,说明HPO为二元酸,NaHPO为正盐;1mol HPO最多和1molNaOH反应,说明HPO为一元酸,NaHPO为正盐。

9.P30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纯净的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其它纯净的化合物一般是非电解质;淀粉、盐酸、氨水、单质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前三者为混和物、后者不是化合物)。BaSO的水溶液不易导电,但BaSO是强电解质。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NaHSO在熔化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Na HSO。证明某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若导电则为离子化合物

10.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CuSO等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液化、煤的干馏、裂化、裂解为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

11.P37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学与问;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P38生产和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P42复习题中的2、3题关注维生素C及黑火药。

12.钠及其化合物

P46

图3-2观察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注意镁还可以在氮气、CO中燃烧。

P47

图3-3观察钠的真面目是银白色,用小刀切割后很快变暗,是因为氧化成了NaO,如果点燃金属属钠,产物为NaO,实验3-2中,加热金属钠用坩埚,不用蒸发皿,坩埚放在泥三角上。NaO呈淡黄色。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只能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

P48

镁、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但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其原因是:镁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图3-6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这说明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铝是银白色金属,比镁要硬,熔点比镁铝价电子数多且离子半径小,金属键强,铁、铝分别遇冷的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钝化属于化学变化。

P50

钠与水反应时钠在水面上,钠与乙醇反应是,钠在乙醇下面,二都相比较与水反应快,这说明水中的氢比醇羟基中的氢活泼。P50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中,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要的水蒸气。检验有氢气生成的实验现操作是:点燃肥皂泡,有尖锐的爆鸣声。特别注意反应方程式的书写P51。

P51

图3-10说明金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单质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下面的注解中四羟基合铝酸纳,属于配位化合物。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也可以写成:

2Al 2NaOH 6HO==2Na[Al(OH)] 3H↑

P53 关注科学视野:未来金属钛

P55 向NaO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与水反应先生成HO,再分解成HO和O。过氧化钠用作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的氧气来源的原因。NaO与HO和CO反应,转移电子数与NaO的物质的量相等。

P56

图3-12的颜色深说明CO的第一步水解程度大于其第二步水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后,用手摸试管底部,溶解碳酸钠的试管温度明显升高。水解虽然是吸热的,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是放热的。

P56

仔细观察图3-13,试管底略高于试管底,酒精灯火焰的位置。该实验证明NaCO和NaHCO稳定性差的是NaHCO。所以除去NaCO固体中有少量NaHCO常用加热法,NaCO和酸反应可以看成先生成NaHCO,再继续反应生成CO。

NaCO和NaHCO溶解性相对较小的是NaHCO,向饱和的NaCO溶液中通足量的CO现象是有晶体析出,化学方程式为NaCO (饱和) HO CO == 2 NaHCO↓。所以除去NaHCO溶液中有少量NaCO方法通入过量的CO。

分别取NaCO溶液和NaHCO溶液两种试液分别滴加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均有白色沉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a CO=CaCO↓、2HCO Ca 2OH= CaCO↓ 2HO CO。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NaCO。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CO有晶体析出(一定先通NH再通CO)。过滤,将所得的晶体加热得NaCO。有关反应为:NH CO NaCl=NHCl NaHCO↓, 2 NaHCO NaCO HO CO↑。

P57

焰色反应:焰色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焰色反应是金属或其化合物,如钠的焰色为黄色,是指钠的单质或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焰色都是黄色。观察K的焰色要用蓝色钴玻璃,其作用是滤去黄色的光。每次焰色反应前铂丝都要用盐酸洗净,在外焰上灼烧到没有颜色时,再蘸取待检测物质。节日燃放的烟花,就是碱金属的焰色反应。

13.及其化合物

镁可以分别在N、CO中燃烧,化学方程式分别为3Mg N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反应方程式,二氧化硫的两种实验室制法(3)

MgN、

2Mg 2CO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反应方程式,二氧化硫的两种实验室制法(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