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6 (2015·重庆)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7 (2015·广州)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8 (2015·湖北黄冈)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B.“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
C.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9 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D.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10 (2015·山东潍坊)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
A.C O2点燃CO2 B.Mg 2HCl MgCl2 H2↑
C.CaO H2OCa(OH)2 D.CO2 C高温2CO
11 同学们野炊时,小红往灶中塞放了很多木柴,结果火焰较小且黑烟多,小兵过来将木柴取出部分并架空了一些,火焰就旺了。小兵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
12 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天然能源是( )
A.氢气 B.太阳能 C.天然气 D.石油
13 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14 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15 下列行为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6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地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17 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有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作H2O
C.它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必再研究新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
18 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 )
A.拨打119火警电话 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时,用水灭火
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19 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石油产品 B.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
C.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D.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20 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燃烧后产生的烟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C.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D.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
二、填空题及简答题(共32分)
21(8分)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 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 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 _ 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 _____。
22(6分)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右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 _____________。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 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3(8分)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1)煤、 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
(2)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潮汐能、生物质能、 (填一种)等。
(3)“低碳经济”是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填序号)。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24(10分)(2015辽宁大连)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是_______,煤油是_______加工的产品。
(2)煤主要含有_______元素,使用脱硫煤减少_______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25(12分)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KOH),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 (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