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环顾四周,要么是比我更年轻的主管,要么是比我学历更好的同仁,妈妈唯有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跟上大家的节奏。
张阿姨呢?
因为上了更好的大学,跟名师学了更好的知识技能,跟更优秀的同学在一起拥有了更好的人脉,也因为更好的学习氛围,早早就确定了人生方向。
大学还没毕业,她就被某建筑集团录取了,毕业后的福利待遇是妈妈到现在都不敢想的。
更重要的是,张阿姨这些年的眼界和见识,都和从前不可同日而语。
陶行知说: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儿子呀,今天你赖床半小时,明天你就敢放纵1小时。恶习一旦养成,就会形成强大的惯性,积习难改。
决定你走多远的,不是你努力了多少次,而是这样的努力你保持了多久。
正所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妈妈不止一次遗憾,为什么当年不再努力一点点、再刻苦一点点。
看似一点点的区别,日积月累,其实早已是不同的人生。
小时候吃过的苦,
都是长大后要享的福。
儿子,当我让你早起读书学习时,你总说:“现在已经放假了……”
妈妈想对你说,学习是一种生活常态,不因放假而放弃,不因开学而开始。
学习的苦,终将铺成前进的路,带你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你还记得姥姥家那两个堂舅吗?
大舅舅爱学习,放学回家后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再温习书本。
小舅舅从小受宠、贪玩、爱享受,每天放学后就跟小伙伴到野外玩,打麻雀、抓野兔、抓鱼,不玩到天黑就不回家,作业也写得马马虎虎。
每当大舅舅叫他回家写作业时,他都说:“哎呀学习好枯燥呀!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玩?”
大舅舅每次都说:“等我写完作业再说。”
上中学时,村里流行打工,小舅舅见打工可以挣零花钱,有钱就能买衣服买零食,非常羡慕。而读书无聊又没钱花,就早早辍学去打工了。
他叫大舅舅一起打工,大舅舅却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就继续学习了。
十几年来,大舅舅相继读完初中、高中、大学,后来还读了硕士,没毕业就被一家外企录用了,月薪五位数。
小舅舅的月薪也在涨,十几年前几百块钱,除去衣食住行,勉强够买烟。
十几年后的今天,月薪几千块,除去全家开支,连包烟都不舍得买。
更别提每天在工地上风吹日晒,却只能感叹一句:“农民工苦啊……”
妈妈没有任何歧视小舅舅的意思,只是想让你知道:
小时候选择吃苦还是享受,过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人们常说,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到了我这个年纪才会明白,读书学习才是最轻松的事。
你前半生吃学习的苦,后半辈子才不吃生活的苦。
别让将来的你,
痛恨现在不努力的自己。
儿子,千万别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瞬间,让你非常后悔没好好读书?
有人回答说:
大概是查高考成绩和填志愿的时候。
大概是看着985、211的朋友过着我想过的生活的时候吧。
大概是看着成绩优异的学生讲着自己光辉人生的时候吧。
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悔不当初。
你不是说将来要考清华大学吗?
妈妈让你看看清华大学一位姐姐的计划表。
早晨6点起床,6点40开始学习,从晚上9点到凌晨1点,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精确到分,几乎全部用来学习,没有享乐。
这个姐姐叫马冬晗,考上了清华大学后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自律,清华大学将她的计划表放到“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里,激励后来的学弟学妹。
你看,姐姐考上名牌大学还这么刻苦,你还有什么理由睡懒觉呢?
很多优秀的人,并非优秀才刻苦,而是刻苦了才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