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直觉是对的,数学不好的确是思维习惯不好造成的,唯一不足的是误用了智商这个词,其实用“思考能力的高低”可能更好些。
在智商这个词上,经常有人会把因果颠倒
常常看到有人评价别人能力差是因为他的智商低,这完全拧巴了。
盲人摸象的寓言我们都学过,其实智商就是摸象的瞎子之一,不过摸得是“人类思考能力”这只大象。要知道人类思考的原理可远比大象的外形复杂多了,但很多人还会犯“摸到象腿就说大象像柱子”这样的错误,“智商”就是最常见的误用。
智商只是一个局部测量量,测智商就像测体温,在不同的位置测,结果是不同的。它只能反应局部的、表面的状态,尽管可以作为系统整体性能的参考,却不能说系统整体都是这样的,更不能说这就是系统效率高低的原因。
还是用体温来做类比,疾病和体温是因与果的关系,人体受到病菌入侵使免疫系统激活,促使体温上升,才使测体温时的温度偏高,所以体温高不是患病的原因,是表面症状!
同样,不同人的思维习惯有好有坏,好的思维习惯会提高正确率和反应速度,在测智商时分数会偏高,所以思维习惯好才是根本原因,智商高只是表面的结果。
总之,智商是结果、是症状,而不是思考能力高低的原因,不要颠倒因果。
为什么物理很好,但数学却不理想?
因为你还不具备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数学比物理要抽象一些,需要进行更多的数学思维训练才能掌握。
物理比数学好学一点,是因为物理是具体的,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有现实中的物理现象来对应,只要你注意观察和实验,就可以理解物理规律。很多人在思考物理问题时,借助于头脑想象和推演就可以得出结果,不需要用笔来算。
但是数学要难一些,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数学是极为抽象的,在他们眼里,数学是数、是公式、是一大堆难记的定理。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必须依赖于纸笔去演算和推理结果,数学规律也是要靠反复做题的题海战术来熟悉,无法做到凭大脑的想象就能直观的“看到”结果。
题海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教学上人人可做,但缺点是思维效率极低,高昂的学习成本和思维成本,毁掉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以至于很多人怀疑起了自己的智商。
要想提高数学的思维效率,最关键的是用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来降低思考的成本,最终做到不借助纸笔演算就能思考数学问题!
真的能做到不用纸笔来思考数学问题吗?
其实数学家都是这样的,接下来我用三个数学大神作为案例来分析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数学王子”——高斯
“最后的通才”——庞加莱
“数学的莫扎特”——陶哲轩
他们是如何做到不用纸笔来思考数学问题的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奥秘,就是因为他们的计算量远远超过我们常人,而不是因为他们先天的基因好,就像卖油翁所言:“无他,但手熟尔”。
就这些?熟能生巧?你TM的在逗我!!!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了,如果只有这些,人人都可以做大神了?
好吧,先说结论,再慢慢展开分析:
- 他们都有正确的数学早期教育
- 他们都有最持久的动力系统
- 他们都有遍历整个领域的习惯
请牢记这三条,这些因素让他们的计算量远远超越常人,在很小的年龄就具备了内在的视觉洞察力,成为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数学“天才”。
什么是内在的视觉洞察力?
以汉语为例,注意下面这三个字
静 夜 思
你脑中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 中国成年人,第一反应可能浮现出李白这首诗所描绘的可视化场景。
- 中国儿童,第一反应可能会马上背诵唐诗,但要问他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他会说不知道。
- 学过汉字的外国人,会把这三个字念出来,但不知道诗的内容。
- 没学过汉字的外国人,会认为这是神秘的东方符号,反正完全看不懂。
中国人因为熟悉汉语,所以可以把一首诗压缩成一个短语,当听到这个短语时就能唤起这首诗所对应的意境,也就是视觉化的直观思考。就好像欧美人听到"the die is cast",就会浮现出凯撒渡过卢比孔河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