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学习日语过程中会发现,有些日语句子的每个单词、每个假名自己都认识,但是凑在一起顺着理解下来便会看不懂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一旦出现长句子,就根本不知如何去着手分析句意,最终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我们之所以认为日语句子难以理解,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深受自己的母语--中文的表达习惯的影响。中文里每个词语都有其实质性的意思,每个词天生具有“独善其身”的能力,所以中文句意是通过词与词之间的语序排列来展现的。如(例1),通过调换名词“我”和“他”的位置,即可转变句意,剥夺句子“爱的主动权”。
但是日语不是单纯的靠单词在句子中的出场顺序就能表达完整的句义。因为日语从属于“黏着语”体系,其词汇中除了能够表达实际意思的“自立词”(比如名词、动词词干等)以外,还有只能提示文法意义的“机能词”(比如助词,以及动词的词尾等)。机能词必须“黏着”在自立词身后,才能完整的表达出自立词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和具体意思。如同(例2)中,其爱的主动权,其实是掌握在助词“は”的手里的。
此外,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用中文表达的“我爱他”,在日语里的语序却是“我、他、爱”,语序的不同可以说是日语和中文在表达习惯上最大的不同。按照语序分类,世界各国的语言可以大致分为3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