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探究类活动方案,小学的活动设计方案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7-31 14:12:34

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教学设计

针对一个主题的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往往需要持续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教师无法像西方发达国家有充分的课程自主权,多数教学只能局限在40分钟的时间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并组织好学生的探究式科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便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下面就是我如何在实际解决它在《我的手》具体运用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我的手》是三年级第三单元“我们自己”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教材的主要活动内容有8个:(1)观察手能做什么;(2)观察手的构造;(3)体验手指关节处皮肤皱褶的用处;(4)体验大拇指的特点及功能;(5)想想手的灵巧还和什么有关;(6)用手感觉物体的轻重、软硬、形状等;(7)用手辨别人民币的盲文文字;(8)用手辨别衣服和袜子的正反。

二、设计理念:1、探究性。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全放手,不过其探究过程应该有其层次,不能浮在探究的表面化。2、自主性。学生从选择的问题、探究的手段、体验的方法都应体现学生自主选择性。3、合作性。本课的教学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和独立完成,针对现阶段学生的实际,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4、开放性。从教材的处理、材料和选择、以及课外的延伸,都应体现科学课程的开放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种观察方法了解手的一些基本构造,认识手的灵巧与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密不可分,认识手具有的感觉功能。2、过程与方法:能设计简单的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并表达、交流、讨论,能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发现并提出有关手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与大家交流与分享自己的成果,产生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手的构造,体验手的灵巧与手的构造关系。

五、教学难点:能自行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方法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六、教学准备:用针扎或用颜料点成的盲文数字,火柴、蜡烛,有褶皱的饮料管、能套住手指的圆筒,胶带纸,有关图片和人体骨骼标本等。

七、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谜语导入。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谜底:手)

2、师:我们的手能干什么?(1)学生讨论手的用途。[学生可以展示手的用途。比如:在投影机的灯光下做手影的游戏等。]

3、师:手能做这么多事情,你能用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手吗?(勤劳,灵巧……)

(二)、观察。1、提出问题:。(1)、师:关于手的灵巧,你有什么问题?(让学生产生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2、制定探究计划。(1)、师:怎样才能知道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让学生知道用看、闻、摸、听等方法观察手。)

3、小组合作探究。(1)、师:(出示观察要求):今天,我们主要观察两个问题:①手上有什么?②手的哪个部位最灵活?同学们小组合作来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布置合作学习的要求:①大家先来读一读要求;②以4——5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学习;③做好观察实验的记录。](2)、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进行探索活动。

4、小组汇报。(1)师:我们先把观察到的说一说,先说“手上有什么?”(学生汇报观察方法和内容,师进行板书:指甲、指纹、血管、肌肉、毛皮……)(2)师小结板书:同学们所看到的就是“手的构造”。

(三)、体验

A、活动一:体验手指的关节、褶皱和大拇指的作用。

1、手的哪部分最灵活?(关节)没有关节,手就不灵活了吗?怎么证明?[提示实验桌上有材料,让学生选择材料来体验。可用指套套在关节处进行体验等方法。]

2、学生汇报体验的感觉,认识关节的作用。

3、师:我们再来观察手。手指关节处的皮肤与其它地方有什么不同?(学生认识褶皱)。你在什么地方也见过褶皱?(吸管)你认为褶皱有什么作用?你怎么来证明?(学生思考,利用吸管和胶布来体验)

4、学生汇报体验,认识褶皱的作用。

5、一只手有5个手指,它们的长法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5指,自由发表意见)。大拇指独个一处,有没有它独特的地方?怎么证明?(引导学生体验不用大拇指来做事的困难,如:握笔写字。)

6、学生汇报体验,是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教育。

7、现在你知道手为什么这么灵活吗?(小结)

B、活动二:体验手的感觉功能。(师:手的灵巧不仅体现在灵活地运动,而且还体现在其它方面。如果晚上我家里停电了,火柴和蜡烛放在抽屉里,谁能帮老师找出来)

1、蒙眼摸物。

(1)指名学生上台摸找火柴和蜡烛,并谈感受。(2)小组的学生闭眼摸摸袋子中的东西,并谈感受。(手能感觉物体的轻重、软硬、冷热……)

2、认识盲文。(1)学生摸盲文卡片。(2)出示投影,讲述盲文,体验盲人的艰辛。

四、拓展。

1、小诗朗诵《手》。

2、(作业)观察动物的“手”。

附:小诗。《手》你的手,我的手,他的手,大家都有一双灵巧的手。爸爸的手,粗大有力;妈妈的手,灵巧勤劳;老师的手,是幻化知识的魔方;我们的手,是祖国母亲美好的未来。伸出你的手,握住我的手,我们握住祖国灿烂的明天。

学情分析目的:

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等。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潜能,因材施教,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内容:

1.教学主题:《青蛙写诗》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七课。本文是一首儿童诗,共有五首。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雨天的池塘里青蛙在高兴地“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以此为情节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性。

2.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充满好奇,而本课十分适合一年级孩子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对于训练孩子的想象,朗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空间。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写字、识字、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大致理解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三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突破:将标点符号与相关事物相结合,指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形”,再结合具体的语句指导学生了解其意思,并通过对逗号、句号、省略号不同语气的感悟来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学情分析的主要内涵包括学生的起点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进行学情分析时应把握好个性与共性的结合,动态与静态的统一。

我确定学情方法如下:

1.谈话法:通过和学生的直接交谈,可以对学生有一个了解,还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对比分析。

2.观察法:通过学生的课上表现以及提问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我准备利用多媒体和板书等手段辅助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