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的三种方法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10-26 20:16:25

政史地:不等于写小作文,也不等于复读机

很多学生最大的苦恼便是,政史地题目的标准答案都能看懂,甚至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为什么这道题写这几句,那道题写那几句,却完全把握不准。

文科与理科截然不同,理科的答案,是唯一正确的,多一个符号、少一个小数点都会导致完全错误。

文科却不一样,一百个学生做同一道文科题,起码一半以上学生写的答案都不能称之为错误,可最终得分却是天差地别。

理科题目,虽然推导答案的过程很难,但是做完之后,带回去验证一下,起码心里知道有错没错。

文科在考试前就几乎背过了所有的标准答案,可是真遇到题目,却无法分辨写的东西对不对,连估分都困难。

学习历史的三种方法,(1)

对于不少中学生,解答文科题目就像是雾中开车,看不清方向和道路

这种情况下,不少学生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文科题目没有绝对标准的正确答案,所以就等于没有标准,可以随便发挥。

有些学生把文科题目当语文作文,按照自己个人的理解洋洋洒洒写一通,有些学生干脆做了复读机,但凡是脑子里有印象的语句全写上,写得满满当当,几乎溢出试卷。

这两种做法,很显然,都很难得到高分。

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学习思品、历史、地理的技巧方法和注意事项,祝愿大家都能下笔有神、金榜题名!

第一,熟悉历史,是学好政史地的枢纽。毕竟,政史地教材的每一句话,都是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留下来的。

如果说理科的结论,背后是一次次失败的实验,那么文科的结论,背后便是历史上的一次次兵连祸结。

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拿土地来说,从商鞅变法以来土地自由买卖,到汉元帝时期的土地兼并难以抑制,再到王莽失败的改革和东汉的庄园经济,再到魏晋南朝的士族门阀和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再到唐德宗的两税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雍正的摊丁入亩,再到建国后的土改,伴随着多少理念、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迁?足以把政史地的许多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知其然知所以然。

课本上每一句话,都是历史经验教训的凝结,都是先人吃苦受难换来的。当回答文科大题的时候,借鉴的是先人的智慧与血汗,是现实的概括而不是艺术的创作,这与写作文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必须字斟句酌,而不能天马行空。

学习历史的三种方法,(2)

社会科学的知识以历史为背书,不应低估其严肃性,更不应当成文学创作

第二,两耳不闻窗外事,没法读好圣贤书。政史地学习的内容,在课本上或许繁琐枯燥,在现实中却是一目了然。

其实,政史地学习的东西,便是现实中的世界,不去关注现实的世界,只去学习书本里的东西,多少有点舍近求远的意思。

比方说,去不同地方的城市、乡村转一转,地理学中的城市分区、生产选址等问题就能有更直观的理解。参观名胜古迹,欣赏曲艺戏剧,便如同翻阅更为立体、生动的史书。

时事新闻更不用说,可能会直接出现在考试题中。文科考试经常把时事作为选择题或者大题的题干内容,如果不知道时事,很可能把题干理解错了,很难拿到高分。

学习历史的三种方法,(3)

现实的图像,比书本中干巴巴的文字,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第三,文科大题的答案纲要,藏在题干里。回答文科大题,一定要按照题*思路去写,不然很容易写偏了。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不少学生是先把题干转换成自己理解的意思,然后根据这个意思去回答,堆砌一大堆复习时候背诵的东西,却往往答非所问,逻辑混乱。

实际上,由于能力和阅历的限制,大部分中学生对于题*理解程度是不足的,而出题人也深知这一点,往往会把题干写得尽可能简明。

因此,一道文科大题所对应答案的主要纲要,往往就是题干表面的文字,出题人已经明面写出来了,没必要过度解读。

以题干本身作为写作主线,适当结合知识点,便能够拿到一道大题的主要分数,通常只有较少的分数需要理解题*深意再加上适当联想才能拿到。

学习历史的三种方法,(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