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指纹识别,指纹锁生物识别技术

首页 > 科技 > 作者:YD1662023-03-12 04:48:21

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类生物特征的独一无二性成就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崛起。自20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之初对语音、指纹的探索研究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社会需求的不断推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如今以指纹、人脸、虹膜、静脉、行为、心理等为特征点的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在生产生活中触手可及,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活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MarketsandMarkets研究报告预测:在2020年到2025年之间,全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市场规模将达68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3.4%。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将以更富想象力的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在全球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代表中国力量的深圳市亚略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邵宇,为我们分享他对当前该技术的表现形式、应用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安全保障等的观点,以飨读者。

《中国安防》:亚略特深耕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多年,请问国内目前都有哪些识别技术?多应用于哪些领域?产品使用情况如何?

邵宇:生物特征识别从专业方向来看属于人工智能的细分领域,再往下细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生理特征识别。生理特征与生俱来,这类特征可以通过指纹、虹膜、人脸等进行识别,主要用于确认身份。2.行为特征识别。行为特征识别与动作有关,例如识别疫情防控中人们是否佩戴了口罩、公共区域是否有人打架斗殴或抽烟等。3.心理特征识别。心理识别是目前最高难度的识别技术,它通过人机对接来了解人的心理状态。总而言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要解决识别人、管理人、服务人的问题。 

亚略特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深耕十余年,这项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业务大体上可分为数字身份认证和场景化AI。

1.数字身份认证
数字身份分为Personal ID(个人身份)、Security ID(安全认证)、National ID(公民身份)。(1)Personal ID。手机指纹识别就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Personal ID的应用,在最早期亚略特做了PC和手机登录指纹算法,录入指纹时需按两次以上便是我们的专利,即动态优化算法。我们的手机从原来仅有通讯功能发展到拥有了APP ID,APP ID从原来的账号密码发展到Touch ID(指纹身份)和Face ID(人脸身份),这些都是生物特征识别的一类应用,我们把这类应用作为个人身份的认证。(2)Security ID。生物特征识别还可应用于安全方面的身份认证,例如登录电脑录入指纹、进入系统进行虹膜认证等,现在许多企业进行安全内控管理时从登录电脑、打开文件许多环节都需要通过生物特征进行认证,以生物特征代替口令。(3)National ID。生物特征识别还可用于公民身份的认证,这类应用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因为有时甚至需要用一张20年前的照片去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我国在2012年推动建立了居民身份证加入生物特征的机制,现在办理身份证都需要录入指纹和人脸信息,去香港自助通关认证也需用到人脸和指纹。这类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是我们在海外市场做得最多的业务,许多海外国家没有身份证和户口,他们只能通过生物特征来构建公民身份。亚略特的产品通过了全球所有的公民身份生物特征识别安全认证体系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印度STQC标准、美国FBI标准。在我国,我们参与了整个公民身份生物特征库的基本建设,是身份证指纹应用、指纹采集器、身份证阅读机具入围厂商,同时也是中国生物签证项目核心技术提供商。在海外,我们参与了印度以及非洲8个国家的公民身份认证项目,用安全的机制确保公民身份的认证。

以上三类数字身份的认证都围绕着认证“你是谁”而进行,我认为数字身份认证是一项基础工程,解决了ID的革命,就像IP之于IP革命、手机号之于手机革命一样。在时间维度,我们也许能通过时隔十几年的照片确定某人身份。在空间维度,虽然目前很多产品都带有人脸识别功能,但是要做到出入全国任何地方不需要出示身份证而只需出具生物特征、认证安全无隐私问题、同时还能办理很多事务,却是不同层次的问题。而如果我们去往全球任何地方可以不携带物件,即用个人的ID能到达各个国家,这又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了。

2.场景化AI
基于对ID的认证,我们能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用于考生身份认证、无身份证国家的数字身份认证等,通过指纹、人脸和安全的算法保证活动的公平性,而其中的挑战是如何在十几亿人口中比对无误;我们能跨地区甚至通过自助机器完成身份识别、照片规范拍摄等一系列身份证办理流程;我们能在疫情防控中做到通过刷脸即调出健康码信息,等等,这些都属于场景化AI。在场景化AI中我们需要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其中不仅涉及到算法还有模组、硬件设备、软件、安全保障、平台等一体化服务的提供。

算法的使用越来越多,生物特征识别的应用发展到了数字身份、场景化AI等领域,它提高了我们生产、生活、管理的效率。ID这个“根”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专注“根”这一最重要的环节,具备了“芯、算、模组、应用、平台、智造”六位一体的能力,从技术的提供商变成产品的提供商和场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中国安防》:我们知道亚略特亦开展了大量海外业务,您能为我们介绍海外对生物特征识别的接受度以及海外市场的应用情况吗?

邵宇:海外的生物特征识别市场遵循政府建通道、商业建产品的逻辑,已增长了二三十年,并且现在仍在继续增长。据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指出,其每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4.1%,预计2030年全球的生物特征识别市值将达到1273亿美元。 

海外政府投入最大的板块是eID(公民线上身份识别)和数字身份,当前海外在大量建设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公民身份认证系统。印度的公民身份认证系统建设跨越了身份证时代直接飞跃进生物识别时代,酒店入住、消费买单等都只需要输入指纹;许多没有身份证系统的国家也会用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来进行选民登记。这一赛道里,在欧美企业领先占据海外市场的情况下,亚略特2009年参与建设了第一个非洲国家的项目,代表了中国力量不断迎头赶上,目前在全球已处于领先水平。

《中国安防》:生物特征的个人隐私属性特别强,这项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邵宇:技术永远都是中立的,任何技术和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只有当安全防护没做到位的情况下会发生个人隐私问题,生物特征识别也一样。为了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我们需要从技术、机制、顶层设计三个方面加以安全保障。首先,高安全生物特征识别与密码技术相结合,我们采集到的并非生物特征而是一个经过密码算法加密过的加密信息,生物特征无法被获取和还原。其次,生物特征识别的管控平台具有安全保障机制,云、边、端、安四位一体构成整体解决方案。再次,国家在基础建设中也已经通过制定数据、标准、政策等顶层设计来构建信息安全体系。

生物特征识别在使用过程中首先要遵循“脱敏”“最小化”“自愿”三个准则,例如在小区内不得强迫业主使用人脸识别认证、在商场内不得采集顾客的人脸及行为特征等。在这一前提下,我们通过上述种种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以及使用者得到良好的体验,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信息安全技术跨界融合,也将安全与便捷二者融于一体。

《中国安防》:随着近年来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安全法规的出台,数据安全要求提上了新高度,对于信息安全建设,亚略特是怎样从产品、技术、应用等各方面进行保障的?

邵宇: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对于生物特征识别来讲具有促进作用,它将进入赛道的门槛提高了,保护技术不被滥用。《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界定诸如最小化准则、未成年人需征得监护人同意原则、信息可撤销原则、信息使用权限等底层准则来规范行业,使得行业生态越来越健康。

生物特征识别本质上是在不同等级中进行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它不只包括采集、识别,而是永远离不开信息安全。亚略特一直以来都没有离开信息安全赛道,从公司创立之初便将生物特征识别和信息安全相结合,我们从“云”“边”“端”“安”几个维度保证信息安全:

1.“端”的维度。亚略特是国家信创的生物特征识别工作组组长单位,我们参与建设了白皮书与名为ABSF的安全框架(ARATEK Biometric Security Framework,即“亚略特生物特征识别安全框架”)。该安全框架的基座是我们的“斑码”芯片,我们将采集、图像处理、存储、密码机制、认证都放在这颗芯片进行处理,实现了“端”的安全。

2.“边”的维度。在认证系统中,每个设备都需要连接到“边”的管控平台才能建立安全传输。密码由安全机构提供,公民生物特征由专门的政府机构来管理和保存,亚略特作为厂商遵循标准且不接触数据。通过以上措施我们不仅可以做到不泄露数据,还能保证数据即便泄露亦不可读。

3.“安”的维度。亚略特作为核心厂商所参与建设的许多国家级项目其本身就是在维护公民身份安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乌干达、加纳、塞拉利昂、刚果金等许多国家都使用了我们的系统,我们为其解决了以生物特征识别为“根”、以密码为保障的公民身份认证安全体系。

4.“云”的维度。在云端部分我们推出了产品TrustLink,这是一个可进行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的比对引擎和身份认证平台,实现指纹、人脸、虹膜等多种生物特征1:1比对,1:N识别及查重等功能。我们通过用生物特征替代“ID 口令”的方式实现不同设备、不同应用、跨平台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

可以说亚略特持续践行着公共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个人安全的保障。网络社会如果解决不了“我是谁”的问题则没有安全可言,因为生物特征不依赖于外物而专属于“我”,因此它使得人证分离的安全机制得以实现。

《中国安防》:享受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便利后,公众对其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请问近年来该领域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邵宇:生物特征识别领域近年来有如下发展特点:1.与信息安全的结合。生物特征识别与信息安全的结合是行业发展必由之路,在技术的革命上要有框架、标准,界定不同的准入原则;在技术的发展上要挑战端侧的芯片化、云侧的可信化。2.多模态识别的融合。例如疫情防控的数字哨兵融合了精准测温(检测体温)和人脸识别(快速通行)模态,而人脸识别中又分为戴口罩与不戴口罩两种模态,除此以外还有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二维码识别等。任何单一的生物特征都无法涵盖所有应用场景,比如办公区域的门禁控制在白天使用人脸识别而晚上则使用人脸加指纹识别,因此多模态一定是行业发展的趋势。3.云边端安协同。数字哨兵的应用、身份证电子化、健康码在各城市间的打通等应用都涉及到云的认证机制;城市管理中实现每个网格内的无人值守通行需要用到端的设备、安全模块、管理平台等都是云边端安协同机制的体现。4.场景化AI。场景化的AI变得越来越重要,依然以疫情防控为例,面对越来越精细化的疫情防控,我们需要用到大量的手段和解决方案。例如数字哨兵与视频监控的应用场景不一样,而同样是数字哨兵,它面对学校和商场两种不同场景的疫情防控管理需求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应用到场景化的AI。生物特征识别可以说是新基建和智慧城市的感知层,它紧密围绕着人的服务去构建城市管理的机制。

《中国安防》: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安防渊源深厚,您对安防生物特征识别市场的发展怎么看?

邵宇:很多安防企业是我们的客户或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很多安防领域需要用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我们把安防业务当作非常重要的板块看待,通过帮助生态伙伴做好场景、产品和交付而为他们赋能。我们拥有软件、硬件、算法、供应链一体化解决能力,在供应链方面生产制造一体化,且从标准、芯片、算法、统一驱动和SDK等底层硬件到OS再到应用全部打通,形成了完整的闭环。

生物特征识别现在已经不是单一技术了,更多的是场景化AI与融合发展,如安全的融合、多模态的融合、云边端安的融合。这一发展趋势在安防生物特征识别市场同样如此,同时伴随着安防概念的不断扩大,市场发展前景更加向好。

《中国安防》:您认为生物特征识别未来几年的增长点在哪里?

邵宇:增长点一定来自于几个方面的叠加:一是技术的增长点。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做得越深的公司越有机会洗牌。二是产业的增长点。在技术产生的早期很多企业都能参与其中,但越往后发展则越发现赋能产业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赋能产业才能得到增长。例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于非洲数字身份服务,我们带动的每个国家级项目几乎都有几千万美金的体量。公共安全、信息安全、个人消费产业等都是未来极具潜力带动生物特征识别增长的产业。三是应用的增长点。我们有太多“身(身份证)手(手机)钥(钥匙)钱(钱包)”的事情需要解决,也有心理识别、情绪识别在教育、审讯方面的应用需求等,这些都带动了生物特征识别的增长。我们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围绕人,从识别人、管理人、服务人来进行应用。我们将市场看成一个个格子,横向的是行业,纵向的是应用场景,虽说每个格子里的需求不一样,但总的来讲趋势是生物特征识别将会代表身份。四是市场的增长点。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不一样,比如说印度市场最大的增长点是指纹识别,因为他们推行的数字货币要用指纹支付,非洲市场最大的增长点是建立生物特征库,我国市场最大的增长点是数字身份的发展,等等。

《中国安防》:亚略特作为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领先企业,遵循的企业战略是什么?

邵宇:首先,亚略特以贴地飞行的姿态,力求行稳致远。我们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落地能力很强,对于相对成熟的领域我们追求更精、成本更低,对于相对新颖的领域我们每年都有将近20%的研发投入。为了能够做到更上游,我们自己开发芯片、自己做传感器,因此芯片短缺对亚略特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相反我们的芯片业务高速增长。其次,我们力求把自身业务做深做透,通过提升自身能力在这个行业里扮演赋能者的角色,目前通过与3000多家伙伴合作赋能了20多个行业。未来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拥抱变化、追求卓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