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周阿里云火得不得了。
先是5月28日阿里云2020年因为疫情暂停的阿里云峰会,在北京重新召开。
在云峰会上,阿里云发布了包括第七代 ECS 云服务器、一站式数据服务平台、湖仓一体 2.0 等新产品,大幅提升了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性能。而通过大数据、数据库和 AI 技术,阿里云可以将单点数据智能整合成一站式数据服务平台,覆盖数据获取、存储、资产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的“全生命周期”。
2021财年阿里巴巴数据显示,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50%至601亿元,主要由互联网、公共部门及金融行业客户收入增长所推动,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市场已经打开。
截止目前,阿里云已服务26部委、全国31个省区市,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头部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还服务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邮政、三大运营商等大型企业。
实际上,自 2009 年成立的阿里云,正好在2021年度过了十二岁生日。对此,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认为已经学有小成的阿里云,该到了大展拳脚的时候。
“今年我们要加码投入三大方面,做好服务、云钉一体和数据智能。阿里云为全面服务政企市场做好了准备”。
而就在近一个月前,阿里云进行了大幅的组织调整,强化细分了18个行业、16个区域,期望能通过行业组织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利用区域组织下沉服务。
张建锋在事后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这样的调整是阿里云史上前所未有的,要解决的是中国市场旺盛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和没有得到满足的问题。
6月8日阿里云召开的海外峰会期间宣布,将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新增两大数据中心,并计划在三年内投入超过60亿元扩建基础设施、支持本地化生态发展。
根据阿里云提供的数据,截止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4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采用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管理全球数百万台服务器,基础设施覆盖东南亚、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欧洲、中东等主要海外市场。
另据Gartner数据,阿里云在亚太市场排名第一,份额是亚马逊和微软的总和。在全球市场,阿里云排名全球第三,份额从2016年的3.7%上升至2020年的9.5%,连续五年上涨。
种种迹象表明,阿里云又到了新一轮爆发的前夜。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
实际上阿里云现在的市场表现完全可以说是一个顶点,但盛世之下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
阿里巴巴的最新财报表示,阿里云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公共部门及金融行业增长推动,预计未来收入结构将进一步多样化。
而实际上阿里云前10名非关联公司客户的收入贡献,合计不超过阿里云2021财年总收入的8%。未来,阿里云相信云计算的收入将来自更多元广泛的客户及行业。
但是,阿里云在阿里总收入的占比从2020年的11%下降到9%,这点其实出乎分析师的意料,也成为阿里云,必须要考虑未来发生改变的重要基础。
毕竟,一直以来,阿里云都被认为是阿里巴巴集团最核心的创新业务,也是阿里集团技术的集大成者。从马云到张勇,两代阿里掌门人都希望创新业务理应保持更高的增速跑赢大盘,而集团层面显然对阿里云也有所期待。
但2021财年阿里云占总收入的占比下降的事实,其实才是阿里云迅速推出一系列变革并准备调整自己方向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这之外还有一个战术性的原因,一直都被很多人忽视,那就是大型网络企业逐渐的私有化或者叫下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字节跳动。
2020财年之前字节跳动实际上是阿里云核心的客户之一,相比于阿里巴巴的电商、腾讯的游戏以及百度的搜索,字节跳动的视频类内容对数据中心的需求更大。有信息显示,字节跳动最鼎盛的时候,给阿里云带来的收入接近阿里云年收入的近10%。
但最新的消息,字节跳动已经准备自建数据中心并对外提供云服务。而有消息称,字节跳动也已经终止了在阿里巴巴云上存储数据的交易。字节跳动在阿里云的地位一定非常重要,不然阿里云的最新增速不会因为一个大客户的消失,突然从上年同期的58%降到37%。
上层业务驱动底层基础设施快速奔跑,字节跳动的数据中心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只能持续扩容再扩容,字节跳动也是国内多家云厂商的标杆大客户,包括金山云、UCloud等。
可以确定的是,字节跳动的云服务需求并不算小,作为主力的短视频业务就存在大量的数据上传存储需求。而离开阿里云,不光有国内相关服务的需求,同时也有国际化业务,逐渐要均衡化以及摆脱中国市场背景的因素。
毕竟字节跳动旗下抖音海外版TIKTOK为了获取美国政府的放行,不得不把数据从阿里云拿开,放入谷歌云、AWS以及 Oracle云和微软云。而这实际上已经拉开了字节跳动,想方设法设立数据中心的序幕。
最新消息,字节跳动第一个自建数据中心落在张家口怀来,由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秦淮数据建设运营。
也许很快的时间内,阿里云会意识到自己不光是失去了一个大客户那么简单,很可能在公有云市场还会迎来自己的一个新竞争对手。
这实际上是阿里云这一次大规模动作背后有力的推手。
一体化的解决
当然阿里云选择现在这一种变革和转型的方向,其实也是他们对中国云服务市场深耕12年积累经验的一个判断和分析的结果。
这一次阿里云大会上,为了迎击这些竞争对手,也为了降低大客户离去给阿里云带来的风险,阿里云提出要更好的去拥抱政务和企业服务市场。
而阿里云的*手锏就是一体化。
在张建锋的开篇演讲之中,他不停的提及一体化给阿里云带来的变化。
首先,是一体化的飞天架构,说的是一套飞天弹性架构,统一云产品架构和一致的开发接口,来满足客户多形态的应用部署环境下,提供一致的产品体验;其次,是一体化的数据技术,打造一站式的数据处理,释放千行百业的数据智能;第三是云钉一体再升级,构建全面繁荣的应用开发平台;第四是云端一体,通过AIoT平台实现万物互联下的融合智能。
这点实际上是阿里云自身定位的一次改革和升级。
原来阿里云一直宣称自己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这跟阿里云出现的缘由相关。2008年由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阿里集团服务器每天都在报警,几乎差一两个百分点就到了性能的顶点。
根据天眼查数据阿里云公司恰恰是在2008年建立,可以说当时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阿里本身遇到的并发式应用难题。
所以一直以来阿里云就在想方设法的堆砌硬件、技术和标准。而一直以来企业上云,无外乎都是想方设法获取最便宜的基础设施,再通过技术人员进行的开发应用上这些基础设施,来达到自身信息化发展,或者对外进行数字化营销的目的。
然而,这一次阿里云的一体化,却彻底把原本用户对阿里云产品的固化印象推翻了。因为底层的架构打通了,底层的数据打通了,云和应用打通了,云和端也打通了。
别小看这种打通,这种打通带来的体系化变革,是没有做过数据和信息技术研发的人无法想象的。
打个比方,在信息化领域,阿里云相当于开发商。原本我们是接收了一个阿里云提供的毛坯房,我们要想住人,还必须在这个基础上自己找人进行精装修。
但在阿里云一体化的工具和政策指引下,使用阿里云产品开发软件或者网站,相当于开发商在交房的时候不光向你提供了房屋基础设施,还提供了所有基础设施升级的接口和方式,甚至还有相应的装修解决方案,你只要找一个懂装修的人,雇佣比原来要少很多的装修团队,就能装出一间非常漂亮而且很实用的精装房子。
这点很“可怕”。
因为这意味着阿里云实际上把很多中间件公司*活在云端就彻底解决了,原本是一个毛坯房的云服务器、云数据库,现在可以变成一个半精装修的产品提供给用户,直接去定制自己的服务和技术。
这将大大节省用户,使用阿里云完成自己信息化研发的时间。而提升的效率,也恰恰会成为阿里云,吸引国内这些用户最核心的竞争力。
生态是一个好钥匙
在阿里云峰会期间有一点动向,特别值得关注。
那就是阿里云正加速和各行各业的头部服务商进行产品、解决方案的集成,以便能为客户提供一个集成度更高的完整方案,满足客户的快速部署需求和应用创新需求。
例如峰会期间阿里云发布消息显示,自研数据库PolarDB与用友面向政企大客户的NC Cloud完成相互认证,从而形成一套高弹性、高可用的ERP应用 数据库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为什么要这么做?实际上就是阿里云现在看到用户的需求发生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2020年疫情其实加速了各个企业与政府部门,将自己的业务向云上迁移的速度。但对于企业或者政府部门来说,不是每个企业和每个政府部门都有强大的信息化开发与部署能力的。
因此,当下云服务商不光要向这些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上门的基础设施,甚至可能连他们上门之后业务开展的解决方案都要想办法配齐。
这也就意味着阿里云不光要想办法把自己所有的产品都打通,使得一个端口可以调用全部的技术能够实现,还要引入各种各样的技术提供商和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以便能满足上云用户千奇百怪的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此次峰会上阿里云提出简历“数字生态”,关键在于为技术合作伙伴提供更高效、更好用的平台,从人才、产品技术、业务政策多方面帮助伙伴“快速上手”,完成向“数字经济服务商”的升级,最终形成端到端的服务能力。
根据现场的演讲可以发现,很多细分领域生态合作伙伴的入驻和统一化的技术标准提供,使得他们服务阿里云客户的能力日益加强。
其中已经有20多家生态伙伴引入了阿里云交通云控平台,通过简单的API调用,快速开发出全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城市交通、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多个领域落地,以数字化技术解决行业难题,发挥了数字生态的重要价值。
据了解,阿里云已经联合伙伴不断深入行业沉淀了诸多强可复制的数字化方案。
数据显示,在阿里云确立的30多个行业的核心业务场景中,阿里云联合500多家合作伙伴,共创了100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推动阿里云生态向“数字新生态”的转型升级。
正因此,阿里云总裁张建锋才会在现场表示,“云计算从单一的计算已经变成体系化的创新”。而这时候,阿里云加快技术和产业生态的一体化融合,从而更高效、更可靠、更专业、更本地化地为政企客户提供更为整体的数字化能力。
这点才是此次阿里云峰会真正对外需要展现的核心能力和阿里云的态度。
国际化的出路
阿里云现在也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
一方面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已经固化,想超越排在前面的亚马逊和谷歌,确实力有不逮。另一方面,阿里云也在国内迎接着后起之秀的挑战。
甚至可能大客户都会转成自己的竞争对手。而逐渐稳定并放缓的增速,成为阿里云心中最大的痛。
此前分析师预测,阿里云本季度的收入增速同比增长44%左右。实际上,AWS第一季度营收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微软智能云业务收入为151亿美元,Azure收入同比增长50%,(微软智能云的业务范围和AWS不同,主要对标Azure);谷歌云收入40.47亿美元,同比增长48%。
阿里云在国内云计算行业的天花板已经逐渐开始凸显。而阿里云要持续进行云服务业务的扩张,就必须开拓海外市场。同时,阿里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向海外市场扩张也完全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事实上阿里也是这么做的。
早在2015年,阿里云就在新加坡设立了国际业务总部,开拓东南亚市场,并在近几年积极拓展其他全球市场。
但是,波诡云谲的全球形势为云计算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对于国外云计算厂商,中国市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阿里云在中国可以大*四方。而对于国内云计算厂商,除了东南亚,其他地区的拓展都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想方设法,在占据东南亚优势的同时扩展国际市场,就成为阿里云现在破局的一个重要选择。这也是紧接着阿里云峰会结束之后不到两周,阿里云就继续举办国际峰会的原因。
而一次向海外投资60亿美元的壮举,也间接说明了阿里云想方设法甚至破釜沉舟要进军国际市场的决心。
这虽然是一次赌博,但阿里云已经到了,不得不在赌桌上压上气运的时候。
毕竟,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一定会使阿里云收入和利润产生增速上不断的下降。而要想赶上并追过国际竞争对手,进军海外市场就是一个不得不做出的决策。
幸好,阿里云有了一整套已经在国内被证明可行的一体化和体系化云服务产品可以依靠。而作为全球政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高度活跃的地区,中国市场产生的经验,也会对阿里云在国际市场的发展起到反哺和促进作用。
这点很可能才是阿里云最后的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