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秋狝图
因此,清朝皇帝想了许多钳制少数民族和安稳边境的方法。
蒙古族是草原上的民族,男子大多都是马上的汉子,对于清朝政权而言,危险性不可谓不大。
于是,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便想到了一个看似联谊,实则互探的好办法。
没错,正是清宫剧中时常出现的另一个桥段,也就是“木兰秋狝”。
有了这个秋季狩猎活动,康熙便于康熙二十年,顺理成章地在内蒙古的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接壤之处,设置了“木兰围场”。
但是,那时可没有高铁和飞机,想要从北京一路到内蒙古,中间的路途可是够折磨人的。
热河行宫
皇帝贵为万金之躯,自然不会选择匆忙赶路,于是,沿途设置行宫便成了必然选项。
别看热河距离北京只有二百公里左右的距离,温差可是差上了一大截。
每每行至热河,皇帝们就会感到身心舒畅。毕竟,都说“秋老虎”,初秋的酷热可实在是难捱。
而热河此时却已经有了快要入冬的温度,无疑是避暑的最佳选择。
发现了热河这一特点后,康熙准备干一件大事——修建承德避暑山庄。
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1703年,康熙下令在热河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并且开始大规模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
避暑山庄一角
直到康熙五十二年,历经十年时间,承德避暑山庄终于初见规模。
晚年的康熙并未将精力再次投入到避暑山庄之上,于他而言,此时的避暑山庄已经足够让他满意了。
但是,别忘了,康熙虽然有个“工作狂魔、省钱能手”的儿子雍正,却也同样有个一生数次下江南的“败家”孙子乾隆。
为了与“乾隆盛世”的浮夸相称,乾隆六年,也就是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整整十三年的时间里,避暑山庄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和精修。
康熙曾提了四字命名的“三十六景”,乾隆便也踩着祖父的脚印,也提了个四字命名的“三十六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由此确定。
“爬”一般的速度了解了承德避暑山庄的由来,那么接下来,我们便来计算一下古人的行动速度吧!
毕竟,若是无法推算出古人的行动速度,便没有办法推算出皇帝从北京出发到避暑山庄,究竟需要多久的时间。
古代有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说,一来是因为古时女子普遍地位低下,二来便是因为古时交通工具匮乏,姑娘别说是远嫁他乡,就是嫁到几个山头之外,想要回娘家一次也是十分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