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人若是想要去往他乡,除了徒步行走,就是骑马或者坐马车了。
当然,因为穷,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步行一路走到目的地。
史料中曾经有记载,唐朝时一名叫刘蜕的考生,曾生生地用了半年的时间,走到了距离自己四千里外的长安又走回老家。
“日常行六十里,用半岁为往来程。”也就是四千公里的路,他走了六个月,每天大概是三十公里。
有人会说,皇帝又不用走路到避暑山庄,速度肯定比这考生要快上许多吧?答案是否定的。
要知道,皇室出行可不是平民赶路。皇室出行是要坐着銮驾,摆着排场,走到哪里都是声势浩大的。
古代皇帝出行图
即便每次出行基本都是带着政治目的的,皇帝也并不会因此降低途中的生活质量。
抬轿的人要走得稳、走得平,以此保证皇帝能够欣赏到沿途的风光,在路上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随行的膳官还得保证皇帝在路上的膳食,一日三餐哪顿让皇帝不满意了,都是*头的罪过。
如此算来,皇帝的仪仗队行进速度,甚至连进京赶考的书生的速度都比不上,并不能保证每日向前推进三十里。
或许有人会质疑那么,我们便来看一下清朝最后一个皇太后——慈禧当年前往西安避祸时每日的行进速度吧!
1900年5月,八国联军用炮火强开了清朝的大门,慈禧选择了“避”。
慈禧逃跑路上
按理说,在如此危机之时,既然选择了“跑路”,那么速度肯定是要提上去的吧?
但是回来的时候,慈禧可就是一点都不慌张了,速度也恢复成了往日的水平。
根据记载,在返回的过程中,北京与西安之间1000多公里的路程,慈禧一众一共走了3个多月。
这是什么概念?平均下来,慈禧一众人等每日的行进速度,只有22里!
若是慈禧的行进速度,是皇家的普遍速度,那么,皇帝从北京前往避暑山庄的时间,大概需要近11天。
若是放在现在,北京朝阳到承德的高铁,最快只需要35分钟,最慢也不到一个小时。
古代书生赶考形象
若是换成古时赶考的书生,这两百多公里,一周也是到得了目的地的。
皇帝本拥有着全国最好的资源,有着最快的马匹,可以将时间缩至更短,但是,他们偏偏要用最慢的速度行进,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皇家威严一般。
只不过,不知道这些皇帝们,有没有想过在自己一路游山玩水、慢悠悠前进时,若是遇到了紧急的军国大事,会不会耽误朝政呢?
或许,皇室自然有皇室的处理办法吧!
不过,满清十二帝中,除去天命帝努尔哈赤、天聪帝皇太极、顺治帝福临这三位在位时避暑山庄还未建成的皇帝,还有一位,在避暑山庄建成后也坚决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