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时,在天安门城楼前举行了开国大典,由此天安门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每看到那里高悬在城楼之上的*画像,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那股又激动又感恩的情绪总能溢满整个胸膛。
天安门除了是国人的精神寄托,同样也是世界建筑史的奇迹:不用一钉一铆,却岿然屹立百年不倒。几百年来,不论岁月怎样流转,它就那样直直地矗立着,静观朝代更迭,见证荣辱兴衰。
国人为之骄傲,世界各国的建筑大师也时时闻名前来瞻仰、膜拜,面对这一壮丽华美、巧夺天工的建筑,总是不自主啧啧称赞。
而更加令人忍不住为之感到惊叹的是,它的设计师当时不过是一位只有十八岁的少年。
你知道这位年仅十八岁,便设计出天安门这一“世界建筑史奇迹”的天才少年设计师,是谁吗?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最开始的时候,天安门不叫“天安门”,而是叫“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承天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间,一直到清朝顺治八年,才改名为“天安门”。
现在被大家公认的是,天安门或者说承天门的总设计师是明朝时期的蒯(kuai)祥。
蒯祥,出生于江苏省的一个工匠世家,其父蒯富是名声在外的工匠,技艺十分高超,雕刻手艺更是称得上是一绝,曾被召入进皇宫成为了“木工首”。
在父亲的影响下,蒯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这些技巧表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在蒯富的悉心培养之下,蒯祥小小年纪领悟到了许多旁人成熟之时尚不能掌握的匠艺,再加上其性格不急不躁,做出来的东西总是完美无暇,精美绝伦。
在木匠工艺上,蒯祥很快迎上了父亲蒯富,并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美、对创作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从不受缚于他的父亲教于他的那些技巧和样式。他画的图纸,做工时采用的手法,就连他的父亲蒯富看了都忍不住啧啧称奇。
蒯祥在设计上也很有天赋,简直就是现在人口中的神童。有史料记载,蒯祥有双手同时作画的能力,并且画出来的画不仅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而且左右两边可以做到重叠到一起。如此不凡的少年,谁见了都要惊叹一句:天赋异禀,非常人能及!
蒯祥画像
过骄过躁的人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匠,而蒯祥好似是天生的工之大匠,认真、沉稳、执着、上进。父亲的资历、自己过人的天赋,都不曾影响过他,他从来都是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将手中的各种工艺精益求精,不管是制图也好,亦或是动手也好,他都能迅速且深入的沉浸在其中。他的双手好似有魔力加持,既能够赋予那些冰冷的木石灵魂,也能够安抚看他工作的人。
蒯祥不仅木工技术登峰造极,逐渐地在建筑学上也开始展露锋芒,对尺度计算、几何原理理解的颇为透彻,运用的十分娴熟,不管是小物件还是大工程,他只需要在心中略加计算,脑海中的设计便能变为尺寸合适的设计图样,施工完成之后,又与图样不差分毫。
名利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人追求来的,反而是它总去追逐那些真正优秀且不为外物所动的人,蒯祥就是如此的人,优秀如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很高的成就,名声大噪。很快,声名在外的他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机会。
那时,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北京本是元朝的都城,皇宫自然是按照蒙古人的习惯所建立的,尽管规模宏伟,但与朱棣理想中的宫殿却并不相符。于是,朱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找寻能工巧匠重新修建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