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建于什么朝代,天安门建于哪个朝代是谁设计的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20 01:05:59

(天安门城楼复杂的房檐结构)

随后,他们将整个城楼都拆了下来,摆满了天安门和端门之间的空场。

天安门城楼用到了六十多根柱子,最粗的直径有一米多,最细的也有半米以上。每根都有12米长、重达七吨。

虽然当时在我国南方地区,找到了质地较好的原木,但因为运输问题,只能作罢。

最终,上级批示从东南亚进口类似红木的木材。

这种木材质地坚硬,遇火不着,只会冒烟。

经验丰富的姚来泉,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木材。

木头运过来之后,却遇到了新的难题。

当时我国吊车臂长只有25米,绑住前端后,下面拖着上不去。只能采用“斜溜”的办法,两个塔吊同时吊一根。

天安门建于什么朝代,天安门建于哪个朝代是谁设计的(13)

(天安门城楼正脊两端的大吻)

正脊两端的大吻,原来是龙的形象。当时有人认为是四旧,建议改成向阳花。

周总理知道此事后,坚持认为可以继续使用龙的形象。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主体部分不能改变。

当时有人坚持,将房檐下的木结构斗拱改成玻璃钢材质的。

周总理得知后,拍板:照原来的木斗拱制作,任何结构不得改动。

木工活干完后,接下来的一道重要工序是油漆彩画。所有的描绘过程,均经过复杂的工序。

为了制作菱花格扇,大家为此专门发明了菱花格扇加工机。效率比手工,提高了150倍。

最后一道工序是贴金箔,整个城楼要用黄金六公斤。

所用的金箔,需要切得非常薄。当时新中国没有这样的技术,全部从国外进口。

这么薄的金箔很容易嵌进肉皮,根本没法用手直接拿。

天安门建于什么朝代,天安门建于哪个朝代是谁设计的(14)

(天安门城楼上的彩绘)

油工们只能用竹夹,小心翼翼地将金箔一张张夹起,然后将它们敷在没有未*油漆上,再细心地用细毛笔一点点捋平。

根据施工方案,需要在底座安装两部电梯,直通城楼上。

动工时,工人们才发现:尽管整个底座都是砖混结构,但因为当年是用糯米汤混合着黏土砌得砖,所以即使时间过去了五百多年依然坚固无比。

工人们刨出来的土滴上水后,居然在鞋底上粘了厚厚一层。

基于此,最终上级决定:只需要在底墙上部铺设一层砖,墙外立面打了几十厘米后的水泥。

最终全部工作完成后,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居然比原来高了87公分。

这并不是施工过程出现了偏差,而是因为经历了几百年之后,天安门出现了下沉现象。

重建后的天安门,才是史料记载的真正高度。

天安门建于什么朝代,天安门建于哪个朝代是谁设计的(15)

(重新悬挂后的巨型国徽)

在主体结构完工后,由北京雕刻厂负责加工的巨型国徽也按时完成。

这个巨型国徽直径达到了1.7米,需要由八个人抬。

周总理对悬挂国徽的事情,非常重视。

他解释说,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是马列主义的大讲台,如果资本主义国家看到我们连国徽都挂不正,必定会笑我们。

为此,他特意指示领导小组,要派可靠认真的人把关。

最终,这个重任落到了姚来泉肩上。

在悬挂之前,他发现在国徽背后,有人用铅笔写下了抬国徽的八个人的名字及日期。

由于上级指示,国徽上不能有任何的痕迹,所以他细心地用砂纸轻轻打磨了好几遍,并做了细致检查。

天安门建于什么朝代,天安门建于哪个朝代是谁设计的(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