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人的祖籍,陕西关中人的血统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27 00:19:06

从中国早期的大一统王朝秦汉,到中世纪巅峰时代的隋唐,都以关中地区起家,因此有着“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那么,关中地区起家的政权,在各个历史时代,分别凭借哪些优势战胜了在关东割据的对手?

秦汉两朝的帝王之基

按照混杂了定都关中政权、宣扬“天命所归”正统论的传统说法,关中地区的优势主要是两点:“沃野千里”和“四塞之国”。所谓沃野千里,主要是位于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土地丰饶,有“八百里秦川”之称,能养育大量人口,足以作为割据一方甚至问鼎天下的资本。所谓的“四塞之国”,则是说进出关中主要有四条道路:

正东方向是从关中通往河洛平原的道路,被称为崤函道。战国秦孝公时代,秦国在这里设立了函谷关,其位置在随后数百年多次发生改变。随着黄河泥沙堆积,函谷关以北的河岸不断抬高,函谷关的险要地势遭到极大削弱,最终,关中政权把防御东边的关口向西迁移到了更贴近黄河的潼关。

关中人的祖籍,陕西关中人的血统(1)

崤函古道示意图。来源/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截图

东南方向是从关中经蓝田、武关通往长江中游南阳盆地的路线。这条道路的兴起是因为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和楚国的长期交往:春秋末年,秦军从这里出兵拯救过被吴国占领首都的楚国,战国中后期,楚军也沿着这条道路攻破武关后直逼咸阳近郊的蓝田,曾跟随伍子胥颠沛流离的楚国流亡贵族白公胜的后裔、秦国名将白起也从武关道终结了楚国对长江中游七百年的统治。可以说,这条道路从兴起之初,就见证了秦楚两国几百年的恩怨情仇。

除了函谷关和武关外,关中的西南方向通往蜀地方向,这里的散关相比前面两座关隘略不起眼。在西北方向,则在六盘山山脉有着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萧关。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在四个方向上都有可以入侵的道路,需要依托关隘进行防守,简直堪称“四战之地”,比起四川盆地这样的地形,防守难度大了许多,为何秦朝和西汉时代的关中有着明显地利?

先看西南方向的散关,秦国和刘邦东出统一天下时,川蜀已经是后方。从更广阔的时间线看,这个方向对关中很难构成实质性威胁。历史上唯一从这里出发征服过关中的是刘邦。志在天下的刘邦深知从蜀地到汉中再转运关中的艰难,被封为汉中王后,他并没有入蜀,而是停在汉中的南郑,并在不久后以此为基地北上散关重返关中。他要面对的也不是早有准备的关中政权,而是被分割成三个小国的对手。西汉初年吕后时代的武都大地震,大大加剧了汉中到关中的运输难度,使得这个方向难以威胁关中。强如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也是走的散关,但始终受制于可怕的后勤条件,没能取得大的成果。南北朝时期,南梁最强盛时,梁将兰钦从刚分裂的北魏手里夺取汉中,但也没有动过继续从这里进攻在关中立足未稳的宇文泰的主意,可见这个方向难以对关中形成威胁。

战国中期前,西北方向对关中地区一直是个不小的威胁,最初,正是源源不断的蛮族从这个方向涌入,最终导致西周的垮台。但是,完成了共同抢劫西周的目标后,这些蛮族分裂成各种小势力,对后来崛起的秦国没有太大威胁,反而是秦国在西北方向的缓冲,直到秦吞灭义渠国,才开始和后来知名的匈奴等部族交界,并修建了萧关作为防御。这一期间北方游牧民族的组织程度低,冶炼水平差,也没有马镫等科技,充其量抢一把就走,最多算疥癣之疾,对关中没有真正的威胁。

关中最大的弱点位于今日山西的河东地区,这里的势力通过蒲坂、风陵渡等渡口很容易进入关中平原,对关中政权形成威胁。春秋时期的晋国、战国初期的魏国,都通过山西向关中渗透,把秦国压制得苦不堪言。后世的李渊也从山西避开中原的混战轻取关中作为基业根本。秦国真正对关东地区形成地缘优势,是在战国中期在河东地区站稳脚跟之后。而刘邦的西汉东出时,统治河东的是个外来户魏王豹:魏国丧失河东一百多年了,项羽为了吞并魏国东部的优良领土,把河东地区封给“西魏王”魏豹。魏王豹人生地不熟,可谓势单力孤,后来更是在东边赵国陈馀侵略下自身难保。这让占领关中的刘邦能免受这个方向的威胁。

关中人的祖籍,陕西关中人的血统(2)

刘邦控制的关中地区形势图。来源/纪录片《楚汉》截图

所以,战国末年的秦国和刘邦以关中为基地东进夺取天下时,的的确确有着极大的地缘优势和实力优势:

在地缘上,西南散关方向是自己的后方,西北萧关方向没有马镫、冶炼技术落后、没有统一政权的游牧民充其量不过是些流寇。堪称关中软肋的河东地区,在秦始皇东进时被秦国征服消化已久,在刘邦东进时属于毫无基础的外来户魏王豹,也没有威胁。在东南武关方向,秦始皇东进时这里已经被白起从楚国手中夺来半个世纪,而刘邦当初恰恰是从武关进入关中灭亡了秦国,因此他们也不用考虑这个方向受到威胁。所以,秦始皇和刘邦只要沿着函谷关东进就行了。

战国后期,秦国已经渗透到关东许多地区,甚至连洛阳周边都成了秦国领土。剩下的关东地区却有着五个关系复杂的国家:除了楚国后期的势力主要在江淮流域,剩下的诸侯国都需要在关东有限的空间内尔虞我诈,直到被秦国各个击破。整体实力能和关中抗衡的河北地区,此时就有赵、燕、魏三国互相争夺。占据富庶的关中平原,加上巴蜀、河东、洛阳等地区的秦国,其军事动员能力和经济潜力已经远超关东任何一个国家。

至于刘邦统一天下的关键,在于他的行动实在太迅速了:项羽还没来得及弑*义帝,完全消化自封的“西楚国”,刘邦就成功统一了关中。项羽还在齐国游击战的泥潭中,刘邦就攻占了他的首都彭城。虽然项羽能创造彭城之战的奇迹,但此战后双方把战线稳固在成皋、荥阳一带时,刘邦的势力已经超越了秦始皇东进前的秦国,要对付的却是比战国六国根基更浅的各路诸侯。哪怕项羽,在丧失了巧取豪夺的韩地,魏国东部又被彭越的游击战糜烂,淮南地区的英布也倒向刘邦后,其实力还比不上战国后期的楚国。应该说,刘邦攻占彭城后已经奠定了对关东所有诸侯的优势,只是项羽超群的军事天赋,才能让楚汉战争拖延了这么久。

关中人的祖籍,陕西关中人的血统(3)

刘邦兵分三路,进逼西楚。来源/纪录片《楚汉》截图

所以,战国末年的秦国和刘邦以关中为基地夺取天下,一方面是因为关中平原的经济体量和人力资源相对充裕,并且被整合在一个政权下。而关东四分五裂,体量上足以抗衡关中的华北更是分属多个互相敌视的政权,关中政权相对其中任何一个势力都有绝对优势。另一方面,作为“四塞之国”的关中,除了关东之外各个方向都没有强敌,尤其是萧关面对游牧民族的方向此时也算平静。堪称关中软肋的河东地区要么被吞并,要么属于没有根基的小割据政权,关中政权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向东经略,实现各个击破。正因如此,关中才能成为秦和西汉两朝帝王之基。

大分裂时代,关中如何实现以弱胜强

一般意义上的关东,主要分下面几个板块:

以洛阳为核心的中原地区,这里一般是大分裂时代各方争夺的焦点,所以在分裂时代很难定都。北魏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迁都洛阳后,首都距离南朝边境太近了,和南朝的战争烈度加剧,消耗了国力。中原地区本身虽然富庶,其板块实力弱于关中,分裂时代四战之地的地理位置又太差,从这里起家较为成功的不过曹操和朱温两家,勉强算修成正果的只有曹操一人罢了。

河北地区的整体实力在关东各地最强。哪怕在战国时代,河北地区的整体实力已经不下于关中。但是战国后期的河北地区是赵、燕、魏三国互相争夺的舞台。到秦末逐鹿时,河北地区最主要的军阀张耳、陈馀更是大打内战,且不惜相继引入齐国、汉国等外界势力干涉,这个区域沦为其他势力角逐的战场。可见河北虽然强大,在战国到汉初时代,其区域整合难度远高于关中。

位于今日山西的河东地区,其西部是关中的软肋。从河东向南进入中原,或者向东进入河北,同样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关中地区想要东出,首先必须在河东西部建立稳固的统治。而关东的势力从河东渡过黄河对关中威胁也很大。但河东本身的整体实力远不如关中或者河北,在汉朝之后又时常受到背后的北方游牧民族牵制,很难以此单独起家问鼎天下。

至于齐鲁、江淮等地区,这阶段在逐鹿中原的竞争中处于相对边缘,很难成为最后的胜者。

关中人的祖籍,陕西关中人的血统(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