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苏联是一个“跛脚巨人”。戈尔巴乔夫倒好,非但没有解决跛脚问题,直接让苏联经济滑向了自毁式改革的深渊。截至1990年,苏联经济已经完全崩溃,解体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退出历史舞台。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可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经济基础出了问题。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究竟是什么?可以理解为老百姓的家底,家底厚实就能做其他事情。反之,家贫万事衰。家事尚且如此,更别说一个国家了?
苏联解体后,冷战正式宣告结束,这是西方国家都认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面对世纪未遇之大变局,我国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取舍上犯了难。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争就没消停过:棉花大战、钢材大战、蚕茧大战等各种战,搞得国内经济形势很迷茫,最明显的就是1988年,20%的通货膨胀导致老百姓抢购成风,经济秩序变得扑朔迷离。
经济低迷让一些人思想动摇,要不要继续改革开放?还是重回计划经济老路?甚至于有些人还非议深圳经济特区……值此多事之秋,*决定南巡: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冒一下险,不冒一下险,什么事都不干,什么事也干不成!
199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一封绝密电报发到了广东省委机要室:中共广东省委,*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请做好安全接待工作。
*决定南巡,路线怎么选择?时间点如何确定?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认识到老人家此番前来是一个战略性的大动作,很有可能要再一次见证历史。于是,陈开枝向先遣组建议:
在确保安全和考虑老人家健康的情况下,一定要让老人家在当地多看看,让他坐下来,多谈谈。不能视察完珠海,就马上坐船回深圳,一定要让小平同志看看珠江三角洲,因为珠江三角洲的情况变化很大。
先遣组还是担心,就问道:“那些路怎么能走?”
陈开枝早有准备说道:“你们也有 8 年没来了,最好也陪同老人家一起去看看,现在广东变化很大,交通也好,公路都是水泥路,过江的桥也通车了,路很好走。看完了珠海,途经珠江三角洲时,可以到中山、顺德等地去看一看……我们省的领导班子想见见老人家、广州军区的领导班子也想见见他,我们在广州火车东站等着老人家,合影留念,然后,再启程去上海看一看,好不好?”
陈开枝的建议,得到了*办公室主任王瑞林等人的认可,先遣组也采纳了陈开枝所建议的路线,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广州——上海,南巡路线怎么走的问题算是定了下来,接下来就要考虑南巡时间的事情。
*是经历过战争年代洗礼的老革命,凡事追求轻装简行:此次“休息”,并无外人随行,都是*的家人、办公室的人。因而,*要等到萌萌、羊羊等孙子辈放寒假了,才能正式出发,时间也就定格在1992年1月17日。
1月19日上午9时,*专列抵达深圳。下车后,广东省委*谢非、深圳市委*李灏、市长郑良玉早已在那里等候,*一一与他们握手,握手时,三位“改革闯将”各自表露心声:
“我们非常想念您。”(谢非)
“我们全市人民欢迎您的光临。”(李灏)
“深圳人民盼望您来,已经盼了8年了。”(郑良玉)
没错,*不是第一次来深圳。1984年1月24日,距离*拍板创建深圳经济特区已经过去了5年,*很想看一看深圳发展成什么模样了。“深圳奇迹”没让*失望,当他来到高20层的大厦天台楼顶时,饱含深情地看着热火朝天的罗湖新城区工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震撼了*:“看见了,我都看清楚了。”
临走之际,*留下了亲笔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尽管当时的深圳还有不少低矮的房屋、水田、鱼塘,可用不了几年,这里将上演沧海桑田般的变化。
此番故地重游,广东方面考虑到*年纪大了,当天上午就安排在深圳迎宾馆桂圆休息,留下陈开枝一人陪同。*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换了一件衣服就对陈开枝说:“你快点叫车,让我出去看看!”
接下来,深圳市委开始安排行程。陈开枝则联系广东省委*谢非,陪同*在院子里散步。下午,深圳市委安排妥当后,*便在广东省委*谢非和深圳市委*李灏等陪同下,乘车游览深圳市容。
深圳与8年前相比,已经初具现代大都市的模样,令*感慨万千: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这条路没有错。
还是这一天,*还来到了皇岗口岸,他特意地站在深圳河大桥的桥头,向对岸的香港看了看,此时,距离《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订,已经过去了八年,*多么希望早日到香港的土地上看一看。令人遗憾的是,*还是没能实现这一愿望。
20日上午,*登上了国贸大厦53层旋转餐厅,俯瞰深圳市容,观看相关规划图,再一次领略“深圳速度”的雷厉风行。*听取广东省市领导相关汇报后强调:争取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间不等人。
根据《深圳特区报》随行记者陈锡添回忆,他在听到*的讲话后,当时的心情是这样的:听了席间发言,我感觉老人家不像来度假的,也不像一般的老人,有很多话不吐不快,整个参观过程,虽然是闲谈聊天的方式,但他的话都是有针对性的,指导性很强。
我感觉,如果人们能真正理解他讲话的内容,理解讲话的精髓,在全国势必会再掀起改革开放的热潮。当即我就下定了决心,没有接到任务,也要坚决做好采访工作,日后再另找机会发表,此事若不报道,将是我记者生涯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