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对史书涉猎较少的大多数人来说,以为武则天就姓“武”、名“则天”;其实,尽管“武则天”这一称谓有着人名的实际作用,但它既不是武则天自己所起的,更非武则天生前所用,而是后人将她的“姓”和“号”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特殊名字。
武则天生前名号很多,除了武才人、武昭仪、皇后、天后、太后、皇太后这一类表示身份的名称之外,在登上帝位之后,她又给自己加了一连串富有神秘色彩的吉祥尊号,如: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大圣皇帝等等。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去掉了她的帝号,恢复其皇后身份,并赠予她“则天大圣皇后”这一称号。至此,才开始有“则天”二字的出现。之所以称其“则天”,既因为武则天当年是在则天门上宣布改唐为周的,更因“则天”二字有“效法于天帝法则”的含义。
到了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史官著作郎吴兢在编撰《则天实录》一书时,特别用“则天”二字来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当过皇帝的非凡女性。这是武则天这个特殊名字最早出现在民间,但这种称谓并没有从此流传开来。
在长达千余年的封建朝代里,所有的史书都仍将武则天称做太后或天后。“武则天”这一名称,则是在近代对她的评价逐渐升高以后才慢慢随之流行起来的。
武则天真正的名字为“曌”,起于她称帝的前夕,是她的堂外甥凤阁侍郎宗秦客进献的新造十二个字的第一个字。
这个新造的“曌”字,尽管意思与“照”字相同,但字体结构很特殊,能使人联想到日月当空、光芒万丈的磅礴景象。这也可能是武则天特别钟情于它,并选做自己名字的主要原因吧!
据史*载,在武则天称帝之前,大臣薛怀义和东魏国寺僧人法明曾献给她一部《大云经》,称武则天为弥勒佛转世降生,当主天下。联系这一历史背景,再结合“曌”字的字形,我们不难看出,武则天用新造“曌”字作名字还含有另外一层意思:这也就是把自己隐喻为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弥勒佛,虽然前世身在西方极乐世界,但如今却如日光普照、皓月当空一般,给芸芸众生带来了光明和幸福。
写到这里,关于“武则天的真名叫什么?”的问题,按说已讲的很清楚了,但与此有关的还有两点事情需要向朋友们交待一下:
一是据唐史演义之类的通俗小说编撰,武则天14岁入宫后,唐太宗见她姿色超群、娇媚可爱,于是送给她一个“媚娘”的昵称。
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一文中,有“狐媚偏能惑主”之说。我认为这句话不仅源于“妲姬祸国”的传说,恐怕也与“媚娘”的称谓有关。
二是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湖南华荣县曾更名为荣县。据说这是为了回避女皇的名讳,因为武则天幼年时父母曾给她起的乳名为“华姑”。
综上所述,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概括:武则天只是人们对女皇约定俗成的称谓,她的乳名叫华姑,也或许曾被赠予过媚娘的称呼,但她的大号真名应该说叫“武曌”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