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81期)
1936年12月12日,清晨5点多钟。
西安临潼华清池的早上,天气清冷。
蒋介石正在“五间厅”3号房熟睡。
五间厅遗址
作为国民党的一号人物,任何时候,他的安全总是最重要的。
因此,蒋介石的临时行辕布置了三层守卫。
第一层守卫位于外院,守卫由中央宪兵团,以及张学良的卫队构成。
第二层守卫地点位于内院的二道门。
第三层守卫最为重要,位于五间厅,因此这一道守卫全是蒋介石的亲信侍卫。
蒋介石下榻西安五间厅遗址
尽管守卫严密,但是在计划周详的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署里,也没有了用处。
在大约一个多小时之后,枪声响起,蒋介石的守卫难以抵抗,老蒋逃到骊山。
西安事变发生时的枪战弹孔遗址
不久,蒋介石,以及与他随行的军政要员十余人(包括家属和随从卫士等人),全部被捕。
这些要员,包括陈诚、蒋鼎文、卫立煌、朱绍良、蒋百里等。
总之,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这次操作,动作确实比较大,搞得中外震惊。
至于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这样干?
原因大概就一个,那就是在日寇侵华的民族危亡之关头,蒋介石不积极抗日,却费尽心思来“剿共”。
蒋介石令张学良“剿共”,在1935年9月至11月,张学良率部搞了三次“剿共”之战,但是损兵折将、无一胜利。
在此情况之下,张学良认为继续“剿共”,自己手中的东北军恐会打光。如果部队打没了,就没法抗日为父复仇了。因此,必须另谋出路。
在此背景之下,张学良开始与中共发生接触,并且逐渐对中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在1936年9月,张学良与*第一次会晤后,在抗日问题上,张与中共基本是一致的。
既然认识到抗日才是目前的首要大事,于是,张学良开始对蒋做工作,希望老蒋放弃“剿共”,联共抗日。
但是,无论张学良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劝谏,但是都无法改变老蒋的“剿共”之心思。
在这样的双方摩擦中,逐渐有了不和的信号。尤其是蒋介石对张学良的信心和信任度都在逐渐减弱,一度打算撤换张学良和杨虎城。
在12月11日晚上的晚宴上,蒋介石还真宣布了撤换的一道“圣旨”,由蒋鼎文担任西北剿匪军前敌的总司令,由卫立煌出任晋陕绥宁边区的总指挥。
这一道“圣旨”就是明白无误地夺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兵权,他们哪能接受?于是,原本谋划的“兵谏”就在翌日黎明毫不犹豫地果断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