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的真实经过,清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和教训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2-27 20:02:38

张之洞

张之洞心思缜密,成色不以洋银的七钱二分为准,多加了一分五厘,老百姓消费者得知这一点,必然会选成色更高的自铸银圆。

可惜,在当时,大清的白银早已大量流失海外,银子已成奢侈品,根本没有余力让张之洞再在银圆上加码,户部对自己的家底儿一本清帐,带头反对,光绪没办法,只得命张之洞暂缓规划。

张之洞并未停下脚步,他建造了广东钱局,与英国汇丰银行商议,让它代为铸造,由于有现成的模具,只需正面加上“光绪元宝”字样,背面加上蟠龙纹即可。张之洞策划的银圆,正面刻有广东省造,背面有蟠龙纹,因此被称作“龙洋”。

清朝灭亡的真实经过,清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和教训(13)

龙洋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正赶上国际银价*近一半,其后签订的《辛丑条约》,破天荒提出清政府赔偿9.8亿两白银,这个天文数字击穿了清政府的承受底线,雪上加霜的是,清朝统治者被洋人一通忽悠,以为赔款要以黄金的价格支付给对方(西方国家实行金本位),在金银兑换不等价的情况下,拿着白银去兑黄金,又被狠狠宰了一刀,造成了所谓的“磅亏”,多花了整整800万两白银。

1905年,清政府痛定思痛,开始币制改革,朝中官员为本位币采取“两”还是“元”,大吵其架。其中,张之洞、袁世凯、鹿传霖支持以一两银币为准,度支部尚书载泽等人支持以七钱二分的银圆为准,直接与西方银圆看齐。

两边争执不休,最后搞了个投票,主张用两的有11个省,主张用元的有8个省,“一两派”占了上风,光绪准备发布上谕,将本位币定为“两”,谁料,就在此时,突发变故,光绪和慈禧相继“病逝”,此事便搁置下来。

1909年(宣统元年),载泽再议币制,给张之洞和袁世凯扣了不少帽子,并于次年颁布《币制则例》,将中国国币单位,定名为“圆”。

从铸造通用国币,到清朝灭亡,清政府一共发放了大约2亿元银圆,多为溶化外国银圆和旧龙洋改铸,仿佛一个象征清朝覆灭的隐喻。

清朝灭亡的真实经过,清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和教训(14)

房事

1882年,上海商界巨头徐润达到了巅峰时刻,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房地产商。

他有个套路,先把房屋抵押给票号或银行,拿到资金后再购置房产,然后继续抵押。徐润眼光毒辣,每次都能看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段,低价买下,开发后高价卖出,逐渐积累下泼天的财富。

到了1883年,上海有家名为金嘉记的大商号,因亏损56万两白银而*,由此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金嘉记的*,让其上游的40多家钱庄贷出的钱收不回来,为弥补亏损,这些钱庄只得暂停发放贷款,并着力收回旧贷。这样一来,那些靠着贷款拿地,循环谋取暴利的商号惨了,资金链一旦断裂,就是*的下场。

作为房地产龙头,徐润损失最为惨重,他的大部分房产都是靠抵押贷款而来,等于大火烧了毛毛虫,手中股票全部成为废纸,并背负了250多万两白银的债务。徐润挨到光绪九年(1883年),再也撑不下去,只得宣布*,拿出全部资产抵债。

徐润这类搞房地产的谋取暴利,靠的是“银行贷款”,当然,那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银行,有的是银号,而晚清最知名的银号大老板,叫做——胡雪岩。

清朝灭亡的真实经过,清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和教训(15)

胡雪岩

胡雪岩靠为左宗棠办后勤发家,是左的钱袋子,另一个晚清重臣李鸿章,也有个钱袋子,名叫盛宣怀。两边常常互相较劲,暗中斗法,由此闹出一个惊天大案。

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没想到那一年遇到虫害,气候也不好,出现生丝减产。胡雪岩以为外国也如此,便花了2000万两银子买光了国内的生丝,打算高抛低吸,大赚一笔。不料,洋人不想让胡雪岩坐地起价,控制海关阻止中国生丝出口,胡雪岩进退两难,只得低价处理,赔了800万两银子。

不得已,胡雪岩只好从自家的阜康银号调款,李鸿章和盛宣怀看到“踩他一脚”的机会,便制造舆论,说胡雪岩的银号要*了,生怕血本无归的民众,纷纷涌到胡雪岩的商号大门口,要求兑取现款,前来取款的民众几乎踏破了银号的门槛。在盛宣怀的授意下,其他各大银号纷纷表示爱莫能助,不向阜康银号借调资金。

1884年,阜康银号及其分号,在短短几个月内*,紧接着,一纸诉状递上朝廷,告胡雪岩贪污挪用国家粮饷,给了胡雪岩致命伤害,第二年,胡雪岩宣布*。

胡雪岩阜康银号的轰然倒下,砸死了一大片钱庄,包括当时北京城最有名的“四恒”:恒兴、恒和、恒利、恒源。

清朝灭亡的真实经过,清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和教训(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