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
看清宫戏太多,一直认为清代早朝是这样的:每天早上天刚亮,一堆人分文武站两列挤在太和殿(即俗称的“金銮殿”)内,文武百官三呼万岁后,太监扯着嗓子喊一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文武百官一顿吧啦吧啦,然后各回自己的衙门去办公……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图样图森破,明清皇帝上朝就不在金銮殿。
明朝的朝会制度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完备于明成祖朱棣。明代朝会有大朝会,又有常朝,常朝分朔望朝和日朝。与政事有关是日朝,日朝在洪武年间主要是指早朝,每日举行,刚开始在华盖殿(南京紫禁城内)举行,后多在奉天门举行。永乐七年十月,早朝制度有所变化。当时永乐皇帝巡狩北京,北京此时已是冬气严凝,繁琐的仪式,百官依次奏事,官员久立不堪,于是仪式与奏事分开。简短的仪式后,大臣们到右顺门内便殿依次奏事,无事者则退还各自衙门办公。这就是通常说的“御门听政”。但是这个制度执行的不好,无故不参加朝会的事情很常见,有野史言,早朝晨钟一响,万余乌鸦飞起,人们笑称“鸦朝”。到了隆庆六年(1572)五月,当时明神宗即位,内阁张居正等人以“圣龄冲幼”为由,对早朝制度进行变动,减少早朝的次数,定为每逢三,六,九日上朝,每月上朝九次,这一改动一直延续到明末。
清朝康熙成年之后,沿袭明制进行"御门听政",冬春季早上六点,夏秋季早上五点,先在乾清门,后来改在太和门听取官员汇报,这倒是有点儿像是早朝。乾隆之后,皇帝逐渐疏懒,到了咸丰年间,"御门听政"则完全废止。而且清朝的皇帝大部分时间并不在故宫办公,像康熙皇帝喜欢在“畅春园”议政,雍正皇帝即位后,把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在南部建成了具备上朝、理政功能的正大光明殿和勤政亲贤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用以“避喧听政”,形成宫廷区的“外朝”部分。这就是雍正所谓的“建设轩墀,分列朝署,俾侍直诸臣有视事之所。构殿于园之南,御以听政”。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变为养心殿。
可以看出,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乾清宫、还有养心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