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如何灭亡的,李存勖为啥众叛亲离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2-09 12:48:33

欧阳修《伶官传》中详细记载了伶官干政

后人读史,总觉得李存勖是昏庸,被伶人蒙得团团转,实际上他怎么会不知道?这就是他特意安排的,不是听戏听嗨了。李存勖任用伶人为刺史,给他们任意进出皇宫、面见天子的特权,明显是培植伶人的政治势力。

其实伶人们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的,诸如伶人景进,李存勖就通过他打探朝臣言行,甚至经常“下访基层”,到民间探听消息,文武官员都对他忌惮三分。其实,如果不是过激的行动引起军队反叛,唐昭宗用伶人控制朝廷还是成功的。

李存勖如何灭亡的,李存勖为啥众叛亲离(5)

李存勖画像

而与伶人类似,李存勖对宦官和后妃也很纵容。李存勖称帝后,下诏搜罗大量散落民间的前朝宦官,并恢复了唐朝的宦官监军制度。宦官与武将相互牵制,矛盾极深。郭崇韬就曾告诫征蜀的太子李继岌,要他日后优遇士族,不仅罢黜宦官,就连骟过的马也不要骑。

刘皇后也成了李存勖填补权力空缺的力量之一。刘皇后曾认大臣张全义为义父,用意即是笼络人心。之后名将郭崇韬之死,就是刘皇后与宦官联合构陷的结果。

三、矛盾的总爆发

郭崇韬之死魏州兵变造成的连锁反应,使后唐在三年多时间里积累的矛盾瞬间爆发,令李存勖死于非命。

李存勖如何灭亡的,李存勖为啥众叛亲离(6)

魏州兵来源于河朔的魏博镇

先说郭崇韬之死。郭崇韬是后唐名将,屡立奇功,但性格耿直,注定是无法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自保。郭崇韬清楚宦官的威胁,于是主动请求参与攻灭前蜀,希望日后依靠军功压制宦官。但李存勖本就猜忌功臣,因此宦官与刘皇后合谋构陷使李存勖成功中招,最后在刘皇后的擅自命令下,郭崇韬冤死于成都。此事使功臣良将寒心,更担忧自己的身家性命,疏离了君臣关系。

紧接着,魏州兵变成为动乱的导火索。魏州兵即是后梁时期的银枪效节军,朱友贞分裂魏博时愤而投晋。银枪效节军也为李存勖立下巨大功劳,也同样不被李存勖信任。后唐建立后,银枪效节军被李存勖调往瓦桥关(位于今河北雄县)戍边,戍边结束后令他们留屯于贝州,迟迟不肯调他们回魏州。

李存勖如何灭亡的,李存勖为啥众叛亲离(7)

银枪效节军创始者杨师厚,杨家将的先祖

李存勖如此部署,就是出于对银枪效节军的防范,尽量使他们远离大本营,以免形成藩镇势力。但长久不能返乡,使他们难以接受,在军士皇甫晖的号召下,魏州兵变(也称邺都兵变)爆发,银枪效节指挥使赵在礼在众人胁迫下宣布反唐。

李存勖闻讯,令李嗣源前往平叛,但由于李存勖已不得人心,众将反而同情叛军。李嗣源本无反意,但最终在众将压力下与叛兵合流,并被推举为主。李嗣源的叛变使局面更加不可收拾

李存勖如何灭亡的,李存勖为啥众叛亲离(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