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夫人高清图片,黄巢的妻妾图片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4-03 15:19:27

说完,黄巢满怀惆怅踏上了回家的路。临走的时候,黄巢还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大意是说,我黄巢寒窗苦读,却不能出头,多难得的人才就这样埋没了。在朝堂上指手画脚的,都是些不学无术的酒囊饭袋。但是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哪一天我黄巢再出现在长安的时候,你们这些滥竽充数的家伙,全都被埋在历史垃圾堆,有你们好看的。

黄巢最后一次考试是什么时候?

黄巢出生于820年,古人15岁参加科考,会试,殿试每3年举行一次,黄巢最后一次落榜的时候至少30岁了,大约参加过5次科考。

这样推算,这时候大概是在公元850年。

回去之后,黄巢继承父亲的事业,继续当盐商,生意红红火火。然而黄巢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那就是学问平平的都飞黄腾达了,有真才实学的,却被埋没,没有出头之日。

他当初写的那首诗,绝对不仅仅是为了泄愤,而是说到做到,打算有那么一天,改变这黑暗的世道,把一切打碎。

黄巢夫人高清图片,黄巢的妻妾图片(5)

花开花落,夏去秋来,转眼20多年过去,黄巢依旧没有实现理想的机会。这时候的黄巢,也50出头,过了知天命之年,儿孙满堂了。头上已经有了不少白发,皱纹也爬上额头,按照古代人的寿命,黄巢已经步入老年。(唐中宗50岁去世,唐肃宗是51岁,唐代宗53岁,唐宪宗42岁,唐朝皇帝的平均寿命相比其他朝代已经够长了,也只有47岁。)

以此来看,黄巢大概率没有实现抱负的机会了,但是黄巢没有气馁,一直在耐心等待。

苍天不负有心人,公元874年,机会终于来了。

黄巢夫人高清图片,黄巢的妻妾图片(6)

乾符元年(874年),全国各地连年发生干旱和洪涝灾害,中原地区最为严重,收成只有一半,秋季的几乎颗粒无收,百姓啼饥号寒,饿殍遍野。

按说到了这地步,朝廷应该减少赋税,开仓放粮,采取各种措施救灾赈灾,发展生产。可是腐败的唐朝政府不但没有减轻赋税,反而变本加厉,“赋敛愈急”。

当时的唐朝已经建立230多年,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个人步入暮年,免疫力低下,各种疾病接踵而至。确切地说,就是吏治已经腐败,百姓苦不堪言。

当时的翰林学士刘允章在给皇帝的奏折中,痛心疾首地说出了国家存在的“九破八苦”。

概括起来就是军费开支大,将军尾大不掉;行贿受贿严重,官员腐败残暴;百姓负担严重,百姓负担严重。制度落后,司法腐败,冤狱遍地,社会矛盾突出,国家危机四伏。当时的唐朝就像一座火药桶,就差最后一点火星。

黄巢夫人高清图片,黄巢的妻妾图片(7)

面对蔓延全国的灾害,皇帝为何不采取措施拯救百姓?

因为皇帝不想听到坏消息,各州县官员为了迎合皇帝,抱住乌纱帽,隐瞒灾情,报喜不报忧。如此一来,老百姓走投无路,只有剩下造反一条路。

公元874年,河南人王仙芝首先揭竿而起,自称均平天补大将军,揭开了起义序幕。百姓好像大旱中盼到了甘霖,纷纷加入义军队伍。

按说起义军是乌合之众,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素质都不能跟政府军相比。但是由于义军深得人心,加入队伍的人太多,质量不行,可以数量来凑。

政府军战斗力虽强,但架不住起义军人多势众,在冷兵器时代的政府军没有太大优势,一交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起义军势如破竹,一路过关斩将,*到了山东,*到了黄巢的老家曹州。

黄巢一看起义军到了,乐了,为什么呢?领头的王仙芝自己认识,也是贩盐的,两人是同行。王仙芝是濮阳人,跟曹州相距只有100公里,作为同行,两人常来常往,熟络的很。

黄巢夫人高清图片,黄巢的妻妾图片(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