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
这一天是星期六,按照犹太教律,也是安息日。但是,这一个安息日与以往迥然不同,夜幕降临后,特拉维夫灯火通明,热闹异常。近十五万市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市中心的国王广场,参加在那里举行的支持和平进程的盛大集会。
七时许,时任以色列拉宾总理一行出现在国王广场,聚集在广场上的人们顿时欢声雷动。等喧闹的人群安静下来以后,拉宾开始讲话:“我想向你们每一个人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前来表明反对暴力和主张和平的立场。”
这次集会,是拉宾的政治果实,是以色列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支持巴以和平进程的集会。
成千上万的人仰望着拉宾,拉宾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再次重申他仍将全力投入和平进程。他说,这是保证以色列未来安全的唯一方法。
结束演讲时,拉宾说道:“这次集会一定会给以色列人民、全世界的犹太人、阿拉伯世界土地上的大众,确切地说是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以色列人民需要和平,支持和平。为此,我向你们表示感谢。”
人们的反应非常热烈,欢呼声和掌声如暴雨般响起,拉宾总理意犹未尽,又与全场的群众一起高唱和平运动的《和平之歌》。
但是今天来广场参加集会的人们,并不全是和平进程的拥护者。夹杂在渴望和平之神降临的人群中,就有这么一个誓死要从肉体上消灭拉宾的人。
他叫伊加尔·阿米尔,在拉宾接受记者采访后,向人们告别,向他的汽车走来之时,阿米尔突然从旁边窜到离拉宾两米远的地方,从怀中掏出手枪,对准拉宾的胸口就是两枪。
拉宾的胸口如同中了两下重锤,不由得弯下腰来,阿米尔又向他的背部开了数枪。拉宾终于倒下了。
当拉宾被紧急送到伊希洛夫医院时,已经没有血压,也没有脉搏。一个小时以后,即1995年11月4日23时11分,浑身浸透鲜血的拉宾,在手术台上永远停止了呼吸。
以色列总理办公厅主任哈贝尔一脸悲痛,向全世界宣布:“以色列政府深切悲哀及极度震惊地宣告:总理拉宾遇刺身亡。”
以色列内阁举行紧急会议,决定由外交部长佩雷斯任代总理,宣布全国哀悼;定于11月6日下午2时整,为拉宾举行以色列建国以来最为隆重的国葬。
“拉宾死后数小时之内,令人震惊地倾泻而出的哀悼使他升级成为一个国父式人物,一个安全护神、和平的化身。”数千名以色列人成群结队地涌向伊希洛夫医院,他们燃起蜡烛,以痛苦、催人泪下和哀伤的唱腔唱起了那首《和平之歌》。
人们聚集在拉宾的官邸门外,临时制成的标语上,写着悼念“我们死去的父亲”等字样,表达群众沉重的心情。
许多与拉宾共事的官员们,禁不住失声痛哭,泪流满面。他们来到以色列内阁会议,用黑纱将拉宾用过的椅子罩了起来,以此表示他们永久的思念,甚至有些反对拉宾的人们,也不能不为此景所感动。
人们不禁称拉宾遇刺的这一天,是以色列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同时,国际社会纷纷发表声明,谴责这一恐怖主义行为。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表讲话,称拉宾遇刺对以色列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重大损失。
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发表了声明,对这一恐怖主义事件表示愤怒。
拉宾几十年的对手、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和平伙伴亚西尔·阿拉法特更是对此表示震惊和悲痛。他说:“这种对一位勇敢的以色列的*与和平缔造者犯下的可怕的罪行使我感到非常悲痛和震惊。”
拉宾的死讯像旋风一样刮遍全世界,使世界感到震惊。历史已经告诉人们,拉宾的突然去世,给中东的和平和世界的稳定造成了无可弥补的损失。
荣耀一生伊扎克·拉宾,以色列政治家、军事家、工党*、政府总理。1922年3月1日出生于耶路撒冷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41年拉宾从农校毕业,参加了犹太人的秘密军事组织“哈加纳”,成为“帕尔马契”的一名突击队员,曾协助英军在叙利亚和黎巴嫩边境同法国维希政府军作战。
1945年拉宾成为帕尔马契第一营的训导主任,帮助解放了海法市南的英国艾特利特拘押营中的二百名非法移民,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组织能力。
1948年5月14日,得到联合国支持的一个英国的分割计划生效,巴勒斯坦托管结束,以色列宣告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翌日,阿拉伯联盟五个成员国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遂告爆发。
此时,年仅二十六岁的拉宾被任命为帕尔马契新建的“哈雷尔旅”的上校旅长,在耶路撒冷前线作战,为以色列的新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事结束后,拉宾作为以色列军事代表团成员参加在罗得岛与阿拉伯国家举行的停战谈判。
此后拉宾步步高升,1950年,他担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两年后被送到英国进行深造。1956年4月又被任命为北方军区司令,晋升少将。1964年1月,拉宾实现了他从一个普通士兵到高级将领的愿望,担任了以军总参谋长,荣膺中将军衔。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作为总参谋长的拉宾同国防部长摩西·达扬一起,制定了进攻阿拉伯国家的计划,发动了闪电式的攻击。
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以本土面积的三倍。
作为这场战争的主要军事指挥者,拉宾自此成为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为国民精神的象征,并被舆论界评为1967年的世界风云人物。
自然,这也是拉宾在日后能够登上总理宝座而聚积的最大资本。
1968年,总理梅厄夫人任命他为以色列驻美大使,官位不高,分量实在不轻。在华盛顿的外交场合中,拉宾凭借自己的智慧、魅力,很快就在华盛顿成为新闻人物。他在任的五年期间,美以关系有所加强,以色列从美国手中得到了许多军事、经济援助。
可以说,五年的大使经历令拉宾受益颇多。他学会了如何做政治交易,也学会了如何来向美国人提各种各样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看待中东问题,他开始意识到为持久的安全以色列将不得不在领土上作出让步。
1973年,拉宾结束大使任职回到以色列。次年出任劳工部长,很快成为工党的核心人物之一。
这时对政治还不是运用自如的拉宾,却被认为是在一个偶发事件中“捡”来了一个总理。当梅厄下台时,拉宾于1974年被工党推选为总理,成为以色列最年轻的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