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朱元璋转战之际,濠州城内部的首领们再一次爆发了内讧,
势单力薄的郭子兴成了赵均用等人案板上的“鱼肉”,赵均用是挟持郭子兴进攻盱眙、泗州,屡有加害之意。
朱元璋得到消息后,便派人去游说赵均用,
在一番“恩将仇报”的灵魂“拷问”下,再加上朱元璋的兵力已过三万,赵均用有些畏惧,不得不放了郭子兴一家性命,
郭子兴这才得以脱身,也不敢再呆在濠州城,索性带着他的一万多部众投奔在滁阳的朱元璋。
没想到,朱元璋不仅对郭子兴以往的挤兑既往不咎,还将自己辛苦打下的滁阳城以及三万多精兵都交给了郭子兴。
这也是至今让人困惑的一点,毕竟朱元璋这样雄才大略的人,为何要把三万多兵将的指挥权全盘交出呢?
很大可能这是因为朱元璋的声望不足;
另一个原因,怕是一场“作秀”,名义上的指挥权与实际统帅总归是有所不同的。
按理说郭子兴“笑纳”下女婿的这份诚意之后,应当感激涕零才是,
谁知因朱元璋“禁剽掠,有得即分部下,无所献”,郭子兴很不高兴,全然不记得自己现在是“寄人篱下”,
时诸将各有所献,太祖所至,禁剽掠,有得即分部下,无所献。子兴甚不悦。马皇后悉所有遗子兴妻张氏。张喜,由是疑衅渐释。——《明史纪事本末》
也改不了对朱元璋百般猜忌的“毛病”,之后不是收了朱元璋的兵权“四方征讨总兵之权皆不得与”,就是派个人在他身边“卧底”,
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竟逆来顺受,任由郭家父子乱折腾,明知郭子兴有意与他疏远却反其道而行之“事之愈恭”,
俗话讲俗话讲“小不忍,则乱大谋”,此时朱元璋羽翼未丰,还不是把自己的底牌亮出去的时候,
因此他表现得很顺从,不给郭子兴留下任何不忠不孝的借口。
潜龙在渊、蓄势待发.......
朱元璋与孙德崖的关系,非比寻常?1354年(至正十四年月日)九月,元相脱脱率领号称百万军,十月包围了六合。
此前六合为濠州红巾军攻克,也就是赵均用、孙德崖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六合被围,赵均用、孙德崖等人不是向主帅郭子兴求救,而是“使者与朱元璋有故”,首先找的是朱元璋,
以此来看,朱元璋的确在赵均用等人与郭子兴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郭子兴有怨,不想发兵救援,在朱元璋“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下才同意救援,
有意思的是,该派谁去救援竟成了难题“诸将畏之,莫敢往”,就连朱元璋身边勇猛的亲信将领都不听郭子兴的命令统兵,还非要朱元璋“祷于神”问卜,
见所有将领都“畏惧”,朱元璋“勉为其难”的“率师东之六合”趁着这个机会,不动声色地拿回了兵权。
六合位于滁州东面,若想从滁州进军江淮,六合的地位非常重要,
可营救过程却十分凶险,要不是朱元璋连施数计,怕是滁阳也会赔进去,
然而此时的元顺帝却突然下诏,免掉了脱脱百万大军之统帅权,将其罢官流放,这才算解了朱元璋的危机,而脱脱的军事目标——身在高邮城的张士诚也转危为安,
六合救援后,郭子兴没有再剥夺朱元璋的兵权,
因为他想滁阳称王,免不了需要朱元璋的支持,不过朱元璋以滁阳太小、不宜在此称王为理由劝阻了郭子兴,并说服郭子兴让自己率军南下攻取和州,从而进窥太平路,谋取江淮。
不久,他们攻取了和州,之后郭子兴命朱元璋率领将士驻守和州。
这时,孙德崖因为遭遇了饥荒,不得不带着人马来到和州求救,朱元璋接纳了他。
这一点也比较有意思,两人之前也算是有过节,为何朱元璋对孙德崖没有防备之心,而孙德崖明知郭家对自己有很深的怨恨,为何就这么放心地前来投靠郭家女婿,难道不担心朱元璋趁机*掉他吗?
这是不是意味着朱元璋与孙德崖在私底下的关系非比寻常呢?
消息很快就传进了郭子兴的耳朵里,他怒气十足连夜就从滁阳赶到了和州,
不过就在郭子兴因为朱元璋收容孙德崖之事问罪之时,
孙德崖担心遭到郭子兴的报复,打算带着人马撤出城内,谁料他的军队与郭子兴的军队竟打了起来,
本就恨透了孙德崖的郭子兴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将孙德崖抓住打算一雪前耻,
可还没等他下手,就有人来报说朱元璋也被孙德崖的部下抓住了.......
虽然这看起来像是个意外,但很大可能是朱元璋故意被抓,以此来逼迫郭子兴放过孙德崖,如果有这种可能,联系郭子兴的猜忌、孙德崖的信任,怕是朱元璋确实是私底下与濠州诸将搞好了关系........
郭子兴没有办法,只得放了孙德崖,但是心里憋着的那口气迟迟出不来,没成想憋出病来了,不久郭子兴就这么一命呜呼了.......
露出獠牙:朱元璋“借刀*人”,郭家绝后
郭子兴死后不久,刘福通终于找到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将他拜为“宋国”皇帝,号小明王,
至此,混杂的红巾军总算有了一个“活招牌”,
没多久,朱元璋这边就收到了韩林儿的任命状: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长子早年战死),郭子兴的小舅子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则为“左副元帅”.......
尽管郭天叙和张天祐的名衔比朱元璋高,但明眼人都知道真正的指挥权还是掌握在朱元璋手里——滁阳的红巾军根本就不听郭张二人号令,
身为都元帅的郭天叙当然很不服气,便时常耍一些阴谋诡计,以图夺得权力,
一次,郭天叙和弟弟郭天爵竟在酒里下毒,欲毒*朱元璋,结果朱元璋在赴宴途中“遽跃马起”,深知此行有险遂返回,后来大骂这两个名义上的“舅哥”:我有什么对不起你俩的地方 ? 幸亏空中神人相告,差点被你俩用酒毒死?
太祖威名日著,子兴二子阴置毒酒中,欲害之,谋泄。及期,太祖即与俱往,中途遽跃马起,仰天若有所见,因骂二子曰:“吾何负尔?适空中神人谓尔欲以酒毒我。”二子骇汗浃背,自此不敢萌害意。——《明史纪事本末》
郭家兄弟吓得汗流浃背,从此对朱元璋不敢再生坏心。
哪来的什么“神人相告”,想来是朱元璋得到消息,可又不是处置郭家兄弟的时候,假托神人来警告他们,
可郭天叙自打成了首领,仍旧不忘给朱元璋处处穿小鞋,全然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此前,邓愈出奇谋在太平城下俘虏了元将陈野先,陈野先便归顺了朱元璋。
据明人俞本辑在《纪事录笺证》中记载,
朱元璋生擒陈野先后,对于陈野先偷奸耍滑言战而不出战的举动,朱元璋仿若失智般与陈野先搞起了“歃血为盟”,甚至将他放走了。
部将们觉得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朱元璋却不为所动,没人清楚他在心里究竟在盘算什么,
九月,诡秘的事情就发生了。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郭天叙、张天祐按照朱元璋与陈野先定下的约定,率军从向集庆发起了攻击,可就在这个时候,
本该与郭张二人合兵的陈野先竟突然来了个临阵倒戈,联合集庆守将福寿对郭天叙、张天祐发起了猛烈进攻,结果“我师失利,天祐、郭元帅皆战死。”
好一个战死,这段记载将郭张二人之死算在了“意外”上,撇清了与朱元璋的关系,
不过,诸多野史却不肯相信此事没有朱元璋的手笔,
据俞本《记事录》说,
陈野先刚刚摆脱朱元璋,就开始暗中与集庆主将福寿联络,假意力邀郭天叙、张天祐前往他所在的营中商议军国大事,实则设下埋伏,
结果两人就先后死在了乱刀之中。
奇怪的是,郭天叙和张天祐明知陈野先是降将,竟丝毫没有防备就赴了宴,
很难说这是不是朱元璋“借刀*人”,
毕竟对于陈野先其人,据《皇明本纪》记载,他在假意归降后本想诱*朱元璋,谁知朱元璋“卜于黄山东岳”,“神弗许”,所以躲过一劫,
可见朱元璋很可能早就得到消息,自己并未赴约,
但却没有阻拦郭天叙、张天祐,亦或是他“诱骗”郭张二人前去赴约,
郭张二人本就对朱元璋有所不满,或许陈野先抛出了要与他们联合除掉朱元璋这个“诱饵”,所以二人未起疑心就钻进了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