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于京师礼部,又称春闱、礼闱。
每科录取进士约二三百人,录取率降到非常低的位置。
但政府考虑到需要补充新鲜血液,所以在正榜以外一般设置个副榜。
录入副榜的举人其实不算进士,但可以授予学校教官或其他较低级官职,或吸收入国子监为监生,获得国家一定的俸禄。
这一部分的读书人占据了基层官员的大部分,甚至有人会被分配到偏远地区做个县官。
不过会试也是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有很多参加考试的考生都因为这个过程出现了问题导致一辈子的失败。
1498年8月,唐伯虎在南京参加乡试,高中“解元”,人称“唐解元”。在南京考了第一名,基本上会试必中。
第二年,他和江阴徐经一起入京参加会试。才名远播的他自信满满,结果喝酒误事,他在喝醉的时候说自己一定会高中会元。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会试之后,有人揭发,唐伯虎考试作弊,几个锦衣卫又将他和徐经,抓进了锦衣卫镇抚司大牢。
和他们同时被调查的还有一个会试的考官,当时的礼部尚书程敏政。
问题就出在这,当时参加考试之前,唐伯虎去拜见过程敏政,当然这只是正常的拜访,但是在有心人眼里,就要大做文章。
自此,这件轰动全国的考场舞弊大案拉开序幕。大约大半年后,唐伯虎被无罪释放,但自己不能再参加科举,一辈子寄情山水。
殿试:明朝科举最后一级考试,在会试后一个月即三月十五日举行。
可以参加殿试的考生还要考虑到一个品行的问题,如果你的名声不好,很有可能因为皇上的一句话,就失去参加殿试的资格。
明朝的殿试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为一甲,算是进士及第。
第二甲,算是进士出身,第三甲,算是同进士出身。但第二甲和第三甲远远比不上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