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两三岁的儿童的称呼,古代对年幼的儿童的称呼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11-01 14:20:00

年龄大,还未婚嫁的女子被称为“怨女”,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指的就是未婚的大龄男女青年,三十岁的女子称为“半老徐娘”,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也是形容女子风姿绰约的称谓。

此时间段男子称谓:

古代处于十三岁至十五岁的男孩称“舞勺之年”,这个时期的孩童开始学习文舞,舞勺则文舞也,“文舞”是古代宫廷的雅乐舞蹈,因其是为了歌颂古代帝王以文德治天下,以标榜当朝统治者的文德和授命于天,故称为文舞。

古代对两三岁的儿童的称呼,古代对年幼的儿童的称呼(9)

《礼记.内则》记载:“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十五岁被称为“志学之年”,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便将十五岁称为“志学之年”,为志力、志向、志气于学习,表示到了专心求学的年龄。

在清朝前,汉族男孩到十五岁时也到了开始束发,将以前类如羊角的两个发髻解散,将头发束起来扎为一个髻,盘于头顶,表示从儿童到了成童,在十五岁到二十岁加冠前的年岁也称“成童之年”,束发表示到了青少年。

古代对两三岁的儿童的称呼,古代对年幼的儿童的称呼(10)

《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的男子称为“舞象之年”,“舞象”也是“成童”的代名词,这时开始学各种技艺 ,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也表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男子可以上战场打仗了。

《礼记曲礼》 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男子)二十曰弱,冠。”

表示古代男子一般在二十岁时行冠礼,如:秦始皇是在二十二岁时举行的加冠礼(可能是秦国特有年龄规定,或是被推迟),二十岁的男子也称“弱冠”,表示已经成人,但还比较年少,还未到壮年,故而称“弱冠”。

古代对两三岁的儿童的称呼,古代对年幼的儿童的称呼(11)

“冠礼”在古代是特别重要的礼仪,其过程也非常慎重和讲究,还是孩童的男子正式成人,可以带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担负起该有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冠礼只能用于男子,从周代一直延续到清末。

古人三十岁之后的年龄称谓:

《论语》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人三十岁时称“而立”,也称为“立年”、“始立”等,指年至三十,应学有成就,有自己的学术体系,威望,表示三十岁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立”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现今三十岁称“而立之年”。

古代对两三岁的儿童的称呼,古代对年幼的儿童的称呼(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