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连营是哪一场战役,火烧连营是谁出的主意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05 19:28:42

刘备到达秭归后,大军终于开拔。吴班、陈式率水军出峡口,顺流而下,黄权率偏师从江南道(下面简称江南道)进发,掩护江南夷陵道(下面简称江南道)的刘备主力。从这一安排来看,刘备军的主攻方向无疑是江南道。

如果单从地势上来看,从江南道进军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三峡一线长江之南,水网密集,如夷水(清江)、汉洋河(渔洋河)等河流,都于此与长江汇流。东吴宜都太守、镇西将军陆逊就坐镇夷水尽头重镇陆城,本就是东吴水军重兵屯驻之地。更重要的是,江南道道路崎岖狭窄难走,并不适合大军团作战。此时,加上响应蜀军的五溪蛮军队,刘备军已经增兵至10万。选择这一地区,无疑是扬短避长。

这一弱点果然被陆逊洞悉,面对刘备的大军,他约束部下宿将的请战要求,解释称:“(刘备)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疲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

和江南道相比,江南道的地势更加适合军队展开,主要以丘陵和谷地平野为主,但问题在于,沿秭归北行,即是上庸、房陵二地。江陵之变时,蜀将孟达便携两郡归魏,而两郡又与襄阳、宜城等魏国重镇相连。

刘备伐吴前,虽然试图与魏停战,但曹丕的立场依旧不明,如果大军沿江南道进发,很难说是否会遭遇魏、吴两方夹击。而当地平坦的地势同样更利于北方骑兵的驰突,正是因为这些考量,刘备才放弃江南道的进军计划,而是让黄权率偏师驻守,保护伐吴大军侧翼。

火烧连营是哪一场战役,火烧连营是谁出的主意(9)

历史很难假设,因此,我们不知道若刘备以江南道伐吴,结果是否能够改写。但夷陵之战的结局却表明,在双方军队战斗力相对持平的情况下,地利带来的优势有时候足以左右胜负。为了达到疲敌的目的,陆逊并未在蜀军士气最胜之际与其交战,而是接连退却五六百里,将蜀军引入三峡。这一地区水流湍急,地势险要,对于后勤和部队行军休整极为不利。

“其郊境之接,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川隘流汛,水有惊波之难,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舳舻千里,前驰不过百舰”。

火烧连营是哪一场战役,火烧连营是谁出的主意(10)

至于吴军,则依靠夷陵一带险要的地势,抵挡住了蜀军陆军的攻势,将他们牢牢困于此地。更重要的是,关羽所练就的精锐水师在江陵之战时已经损失殆尽,此时吴班、陈式所领的水军是菜鸟级的益州水师。如果是在三峡地区,依靠顺流而下的优势,吴水军即使有着训练和装备优势也难以相抗,但在夷陵,三峡的天然增益BUFF也就基本失效了。

夷陵即如今的宜昌,地处三峡出口。据清《东湖县志》载:“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其地为夷陵”。和狭窄险要的三峡不同,江水入夷陵后陡然宽阔,水流也随之变缓。

在这种流速缓慢、水面宽阔的地带作战,吴蜀两国水军的实力差距就变得难以抹平,因此,我们才会看到蜀军水陆脱节的一幕:当时蜀军前锋已经攻至夷道(夷陵下游地区),而水师却还驻军夷陵上游。没办法,如果再前一步,蜀国水师很有可能瞬间就被吴国那群同行打没了。

如此一来,我们也能理解刘备为何会让吴班率水军上岸诱敌,并非是刘备不重视水军,他“舍船就步,处处结营”,是因为夷陵一带已经不再利于蜀军水师。只能依靠相对优势的陆军寻找破局点。然而可惜的是,直到最后,蜀军也未能击穿吴军的防御,士兵们因为被阻于山林半载而士气日沮。

火烧连营是哪一场战役,火烧连营是谁出的主意(11)

到此时,伐吴之战的成败基本上就已经注定了。最终,吴军朱然乘舟绕至蜀国前锋冯习的背后,以火攻寨。盛夏时节,曾经火烧博望坡的刘备不太可能忽略防火,因此火攻并不能直接*伤敌人,但已经疲惫不堪的前锋在东吴军的包围下很快就溃败下来。如法炮制下,蜀军的后续部队也接连陷入混乱之中。

吴军一路追亡逐北,并利用水军截断蜀军退路。此后,刘备虽然试图在马鞍山收拢残兵挽回败局,但在陆逊的围攻下,已是惊弓之鸟的蜀军很快再次崩溃,就连刘备本人,也只能趁乱突围,逃至秭归。

若不是得到赵云、马忠等人的接应,才得以脱险。但此时,曾经声势浩大的十万大军也已经几乎烟消云散。而身处江北夷陵道的黄权,在刘备马鞍山兵败,归路断绝的情况下,也只能率领麾下将士北上,向魏国投降。

参考文献:

1、《中国军事通史第七卷》

2、彭凯《略论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

3、任昭坤《夷陵之战的几个问题》

4、王前程《诸葛亮与夷陵之战》

5、陈辽《简论夷陵之战》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披澜读史,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