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成元年,刘禹锡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这其实和退休差不多了。他的好友白居易早就在东都闲居了好几年了,此时白居易的好基友元稹已经去世几年,现在看到同样是好朋友的刘禹锡过来,他非常高兴,于是免不了写诗抒怀。
可是,看着刘禹锡和自己花白的须发,白居易又莫名的伤感起了,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得》,字里行间皆是对衰老的惆怅。刘禹锡看后,写了一首诗回赠白居易,叫做《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白居易的诗中,向白居易倾诉身体不中用了,走路要拐杖,所以一般闭门不出,眼睛也比较干涩,故而不想看书,只想在床上躺着,头发也不愿梳。很明显,前面几句,是刘禹锡答复白居易的惆怅。
大概意思就是:老白啊,谁都有老的时候,可老了没有谁怜惜,只能自怜了。我的身体也是日渐消瘦,腰带频频改小,头发也掉得差不多了,连帽子都无法撑起,总是偏在一侧。我也不看书了,想好好爱护下这双眼睛,人也变得怕冷,经常要晒太阳、艾灸。
但刘禹锡毕竟“诗豪”,都是生死间有大恐怖,他却没有白居易那么苦闷,而是认为老也有老的好处,所以后面几句,就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去开导白居易:
不过老白,你别这么惆怅,人老了以后,对于事物的看法更加成熟全面了,阅历丰富,看人也更加通透彻底。所以说,仔细想来,变老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你换个角度看,就会发现生活充满了乐趣。
当别人都在因为人生的苦而悲伤时,刘禹锡却能发现其中的乐,从而忽视苦。何况,刘禹锡并不觉得真苦,即便是人瘦发稀眼睛看不清,他依旧觉得一切大有可为,所以最后一句他说道:
不要讲什么太阳到了桑榆间,就已经是黄昏了, 可黑暗不是还没来临嘛,它的霞光,依旧可以映满整个天空,将云也染得多姿多彩。
最后寥寥十个字,读来便感觉充满了力量,就像赵缺那句诗一样,“人生难料何时死,未必先生是暮年”,人生并不苦短,只要我们认真把握眼前,每一刻都是人生的开始,只要心中尚存英迈之气,那便老而不衰,衰而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