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西南联大,他是出了名的“不正经”,常常翘课,然后去昆明的大街小巷里搜寻各类吃食。
这样的学生,在学校里自然也不讨喜。
不过,无论什么情况,都挡不住吃货的心。
为求学,为生计,他奔走各地,虽然受尽了生活的艰辛,却也吃到了各地的美食。
一个水乡人,常常来往于饮食习惯差异巨大的大城小巷,与各类食物打交道,初尝有落差,别后又怀念。
他写咸鸭蛋,“敲破鸭蛋一角,筷子头一扎,红油就吱——冒出来。”
他写鸡蛋饼,“煎得之后,两面焦黄,径可一尺,卷而食之,极可解馋。”
他写香蕈饺子,“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蕈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
这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触目可亲,有滋有味,谁看了都会垂涎欲滴。
他不光是爱吃,还愿意花心思去做。
人家逛百货公司,他只爱逛菜市。看着新鲜的荤菜和色彩斑斓的素菜,他能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他自创的塞肉回锅油条,一通拆、切、拌、炸、捞,装盘,细品,“嚼之极酥脆,闻之真可声动十里人”。
虽然做菜不走寻常路,但他每回创新的菜品味道却很独特、美味。
正所谓,“一粒米里藏世界,半边锅里煮时光。”
在烹煮煎炸中,他自得其乐。
他是一名食客,执笔人间,专心记四方食事。
他是一介凡夫,笑看红尘,用心过五味人生。
至于笔下的食物,他都为其渗入了万千韵味,连金庸都盛赞他是“满口噙香的中国味作家”。
品尝美食,是一种闲趣。观赏草木,是一种雅趣。
汪曾祺对别人说,也对自己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也因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与悠然,他才把稀疏平常的花草树木写得让人拍案叫绝:
门前开的花儿叶儿灵气得很,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栀子花香得掸都掸不开,鸡冠花的颜色深得吓人一跳,一家大门头上通红通红的枸杞子像礼花,玉渊潭盛开的洋槐花像大雪……
这一幕幕,本是浸染在人间烟火里,却被不动声色地赋予了阳春白雪的气质。
这归结于,他的眼里有深情,他的笔下有厚意。
世间风物尽是这般可爱,美食有浓香,草木有清香,染得人也有心香。
对于以手写心的汪曾祺来说,字里行间都铺缀了浓得化不开的温情。
生活本无趣,快乐自找之。
若是有心,任谁都可以在一食一味与一草一木之中,探寻新颖别致的生活志趣,亲近岁月的美好与诗意。
容世间之事
在汪曾祺看来,心有所爱,才会“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
在跌宕起伏的人生道路上,宽容无疑是一种生存智慧。
因为一个人心宽了,眼界就开阔了,格局就大了,再苦的生活也有乐子。
而在多年的艰难跋涉中,汪曾祺都能用他的宽容来接纳所有的苦难和悲伤,这也与他少时的经历有关。
十几岁时,他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的父亲非但不生气,反而每每抽烟时都会分给他一根,喝酒时也给他倒上一杯,似有“多年父子成兄弟”之意。
有了初恋,他趁着暑假悄悄在家里写情书,不曾想父亲发觉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宽容,甚至于帮他出点子。
开明的家庭环境,滋养了他超然物外、积极乐观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