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小时候能吃到的美食太少,也或许文字描述更有想象的魅力,又或者自己天生就是个吃货,学生时代上语文课,印象最深的都是关于吃的课文,老师在讲台上面讲述,自己在下面想象着味道,暗暗流口水垂涎作者笔下的食物。
孔乙己的茴香豆,朱自清的橘子,猎人的烤松鸡,少年闰土看管的西瓜,甚至是他差点刺到的那个猹,虽然我到现在都不知道“猹"是个什么生物,但还是想到了这种野味也一定别有一番风味。盘点一些曾经出现在语文课本中让人难忘的6种美食,都是馋了好多年的。
一、《端午的鸭蛋》——高邮咸鸭蛋要说起语文课本中的美食,可能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汪曾祺的作品《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他在文中对自己家乡高邮出产的咸鸭蛋进行了着重介绍:“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课堂中本就容易肚子饿,经汪老先生文字一描述,那鲜香、沙绵的鸭蛋黄仿佛是在自己嘴里抿开,又仿佛是有人在面前炫耀着吃,自己馋得咕噜咕噜叫的肚子是配乐。这节课堂真是从身到心都在学习着这颗端午节的咸鸭蛋,恨不得把作者挤开换成自己,想象着自己拿筷子挑开空头看那亮黄的红油滋出来,赶忙嘴巴凑过去吸舔,吃得一手狼狈一嘴鲜。
咸鸭蛋各地都有,高邮咸鸭蛋久负盛名,前有清代《腌蛋》一文中“腌蛋以高邮为佳……”,今有《端午的鸭蛋》。高邮麻鸭的鸭蛋腌制出来咸鸭蛋,蛋白鲜嫩爽滑,蛋黄油脂丰富,早已成为高邮市的特产,也是高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美食。
高邮咸鸭蛋现在不仅是高邮的城市名片,更是大江南北食客中的一个记忆。
二、《我的叔叔于勒》——牡蛎聊完高邮的咸鸭蛋,就不得不提另一篇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让人垂涎三尺的牡蛎。
虽然课文中于勒的处境令人伤心,但莫泊桑刻画女士吃牡蛎时的画面鲜活得在眼前上演,“……她们先用一块精致的手帕托着牡蛎壳,把嘴稍稍向前伸,以免弄脏裙子,然后轻快地一吮,一下子就把肉和汁水吸进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