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中后期,皇子们逐渐长大,逐渐对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而身为储君的太子胤礽为了自保,也不得不拉拢势力,不择手段。这就酿成了后世所谓的“九子夺嫡”的局面。
在参与夺嫡的“九子”中,就包括胤禛和胤禵。不过,这对亲兄弟并不在一个阵营,胤禛先依附太子,后来“自立门户”。胤禵则和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一起,支持八阿哥胤禩。
九子夺嫡异常激烈,同父兄弟相互攻讦,同室操戈,甚至刀剑相向。到了康熙五十三年之后,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八阿哥胤禩因为“毙鹰事件”彻底被康熙冷落,胤禩集团转而支持胤禵。就这样,胤禵和胤禛都成了康熙重点考察的对象。换个角度来说,他们俩已经站在了对立面。
两个儿子都成了皇位候选人,这看似“双保险”,实际上却是凶险万分。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叛乱,清军连败,康熙命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封“大将军王”率军西征。
此举之后,很多人认为胤禵或许是康熙心目中的理想人选。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因病不能到南郊主持祭祀大典,命四阿哥胤禛代祭,这又为皇位的传承蒙上了疑云。
当年十一月,皇位传承终于有了着落,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
丑刻,圣祖疾大渐,遣官驰召上于斋所,且令速至。随召诚亲王胤祉,淳郡王允祐、多罗贝勒允禩……宣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
意思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夜里(丑时),康熙帝病重,他派人骑马疾驰到雍亲王府接胤禛,并且让胤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畅春园。随后康熙才派人去叫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佑、八阿哥胤禩等人。等众人到齐,隆科多当场宣布康熙的传位遗嘱,命皇四子胤禛继承大统。
胤禛登基后,是为雍正帝,这意味着康熙末年诸子夺嫡的局面结束。而此时的胤禵,还远在西北。
三、太后总添堵,新帝忙叫屈雍正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办理大行皇帝的丧事,第二件事就是该封赏的封赏,该打压的打压。而作为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孝恭仁皇后)。然而,就在这时,太后突然“不懂事”起来。
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太后听闻康熙驾崩、儿子继位后,立即哭天抢地要去寻死,雍正再三相劝,乌雅氏才消停。
如果有人说,德妃之所以寻死,是因为他和康熙伉俪情深的话,那么,接下来的5件事,足以说明德妃是有意打雍正的脸,让雍正难堪。
- (一)拒穿朝服,不让新帝行礼。
雍正的登基大典在戊戌日进行,按照礼部制定的程序,雍正帝需要先乘坐御辇走过乾清门,然后到后宫给太后行礼,最后再到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拜。但太后却拒绝了中间这道程序,《清世宗实录》记载:
皇太后懿旨: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至与我行礼。,有何关系。况先帝丧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礼,我心实为不安。著免行礼!
太后的意思是说:你做你的皇帝,接受大臣行礼是应该的,和我有什么关系?而且,我若接受你的行礼,就得穿朝服,先帝(指康熙)仍在丧期,我穿朝服心里不安,行礼这道程序就免了吧。
不得不说,太后言辞凿凿,实际上她的理由站不住脚。首先,太后说新帝登基和她没有关系,若没有关系,她怎么会成为太后呢?其次,新帝给天后行礼,是有据可循的,顺治、康熙当年登基,也要给太后行礼,怎么到她这里,就心里不舒服了呢?难道当年孝庄文皇后(顺子之母)、孝康章皇后(康熙之母)都是对先帝大不敬之人?
很明显,太后这是在打雍正的脸,故意不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