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猫》图稿 1939年 宣纸18.5x30.5cm
1919年5月,徐悲鸿在海上漂泊五十多天后,终于踏上了欧洲的土地。
徐悲鸿刚去法国留学时,一位外国同学瞧不起中国人,百般刁难徐悲鸿,徐悲鸿义正言辞地对那个学生说:“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国家,那么好,从现在开始,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来等到毕业的时候,再看画功。”
《九州无事乐耕耘》
尺寸:150×250cm
创作年代:1951年作
成交价:RMB 266,800,000
徐悲鸿深知留学法国,机会难得,时刻告诫自己,不能愧对国家艰难时期的供给。
在巴黎,他如饥似渴地奔波在画室、博物馆、书店、画廊和图书馆之中,对西方绘画艺术的研究从不停歇,最后通过史论等科目的考核,成为当时唯一录取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中国留学生。
《巴人汲水图》
尺寸:294cm x 63cm
创作年代:1937年
他不停地画,画了素描,画油画;画了写生,画草图;画了习作,画创作;没有模特儿的时候,就画自画像。每天作画十几小时,有事还要跑去动物园画动物速写。
后来他的作品被收藏家收购,入选法国国家展览会,获得老师们的夸奖和同学们的羡慕。
《春山十骏图》
尺寸:51.5×302cm
成交价:RMB 105,000,000
1928年,徐悲鸿赴欧留学学成归国,对于自觉担负起复兴中国美术、改良中国画大任的徐悲鸿来说,“大胆吸收新的以写生为基础训练”是他的教学方向。
但20世纪的北平画坛“传统派”居多,徐悲鸿的艺术理念与北平的氛围格格不入。很长一段时间内,徐悲鸿都身处艺术论战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