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八骏图》是怎么来的?
徐骥进一步说明,祖父徐悲鸿原来给援华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赠送了一张《奔马图》,相传,这是徐悲鸿创作的最大的一张奔马图,后来不知去向。
为了确认到底有没有这张画?徐骥为此专程去北美拜访了陈纳德的夫人陈香梅女士,两人对话如下:
徐骥:我祖父当年是不是给陈纳德画了《奔马图》?
陈女士说:是的,后来这张画捐给了美国的一个美术馆,后来我去找,他们说没有听过这张画,也没有听说谁给美术馆捐赠过过《八骏图》。
2018年3月,随着陈香梅女士去世,跟《八骏图》有关的消息也随之被带走。
那么,到底有没有《八骏图》呢?
据徐骥调查所知,徐悲鸿其实没有创作过《八骏图》,他创作的最大的一张马画是《六骏图》,这张画藏在“徐悲鸿纪念馆”里面。至于《八骏图》是怎么来的?据徐骥推测,应该是用《六骏图》和《奔马图》合成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PS而成。
至此,困扰大家多年的问题基本上明晰了:民间广为流传的署名为徐悲鸿的《八骏图》其实是假画,只因为这张画的名气太大了,民间以讹传讹,让大家都误以为出自徐悲鸿之手。
徐悲鸿没有画过《八骏图》,并不代表历史上其他画家没有画过。
历史上最有名的《八骏图》当属清朝康熙年间,来自意大利米兰的宫廷画师郎世宁(1688年——1766年)的创作,此画又名为《郊原牧马图》。
画中刻画了八匹骏马和一名牧马人,八匹骏马分为三组,左边五匹、中间二匹、右边一匹,旁边站着身着马袍,脚穿皮靴,腰间佩带短刀的牧马人,他全神贯注地看管着马匹。八匹马姿态各异,毛色不同,有肥有瘦,显得活泼有趣,有的相互嬉闹,有的低头吃草,有的在搔痒,有的静立凝视。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正值盛世,君主英明威仪,对人才求贤若渴,马又是社会贤良的象征,人们常常以“千里马”暗喻贤才,郎世宁创作此画,无疑是为了给帝王歌功颂德。
郎世宁具有精湛的素描技巧,又对中国画颇有研究,精通中西绘画,创作《八骏图》时,他将西方绘画里的立体感和体积感,跟中国画的意境完美地结合起来,让马匹的皮毛、肌肉、筋骨等细节清晰可见,最终创作出既有突出的写实技巧和西画格调,又不乏中国画意境和趣味的作品,形神兼备,被称作中西合璧的典范。
可以说,郎世宁的探索方式,拉开了绘画艺术里中西合璧的序幕,对后来的徐悲鸿、蒋兆和等人,乃至整个中国美术圈“学院派”的绘画创作,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