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和《汉书》是记载董仲舒生平的两个基本资料。《史记》在《儒林列传》中只给予董仲舒五百多字篇幅的传记,其他篇章有关董仲舒的记载只是只言片语。
《汉书》在抄录《史记》有关董仲舒传记内容基础上,又辑录了《天人三策》等有关的汉代档案材料,为后世保存了相对比较完整的《天人三策》的内容。
三年不窥园考证对于有关董仲舒的三年不窥园,东汉桓谭《新论·本造》有记载:“董仲舒专精述古,年至六十余,不窥园中菜。”
更是有,卷一《本造》其来源是《史记》所载:“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汉书》亦载:“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史通》载:“董生乘马,三年不知牝牡。”卷六《内篇·叙事》都是形容董仲舒学习专心致志,用功如一。
不窥园之园在衡水
于是此后周桂钿先生以为,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发生在长安。不窥园之园当在衡水。为什么?董仲舒担任的博士是广川国博士,并非西汉朝廷博士,所以景帝时董仲舒并没有西去长安。
此时董仲舒仍居住在广川国。董仲舒一贯主张不与民争利,其理论根据是“天不重予”。董仲舒是自己理论的践行者。
《史记》载:董仲舒“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汉书》亦载:“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董仲舒致仕后,身居长安陋巷没有产业,哪来的园田,因此可以推断三年不窥园是在家乡故里。
因为故里有其祖上留下的部分产业。董仲舒对策之前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衡水这块土地上,其活动的主要区域也在衡水及周边地区。
董仲舒大约出生于汉高祖七年《史记》载:“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史记》所谓的“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应该是指汉高祖、汉惠帝(吕后)、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共五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