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一件轶事:
有一天,王贞仪的母亲在饭桌前左等右等,又让仆人喊了几回,都还是没见王贞仪。
她气冲冲地走到了王贞仪的闺房之外,再次拍门,王贞仪也只是虚应几声。
待到有人强行打开门才发现,王贞仪竟在里面做实验......
用水晶灯挂在房梁上当作太阳,小圆桌当作地球,一面圆镜代表月亮。
王贞仪便在其中不断变换三者间的相对位置,研究“日食”、“月食”的原理。
撇开一旁气不打一处来母亲的不说,王贞仪在这日以继夜的实验中,做出了超越时代的成就。
▲月食示意图(图1来源网络)
写出《月食解》的那一年,她还只有二十岁,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准确的月食成因解释之一。
▲图片来源:Instagram 作者:@crowandmoonpress
每天晚上,当别人都沉迷于诗会、夜市的时候,王贞仪却在庭院里,观测、记录着星空。
她翻着张衡写的《灵宪》,对着自己的观测记录苦思冥想,写出了《经星辩》,正确推导出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方向。
但仅有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还不足以让她超脱这个时代。
她更让人仰慕的,是她对真理的信仰,以及不受束缚的思想。
当时,随着传教士的增多,西方的天文学知识也流传到了国内。
但突然之间接触新思想的人,更容易出现的是抵触。
正如乾隆对于英国人上供的天文学仪器不屑一顾,时人对于“地圆说"、“日心说”这些理论往往是轻视的,他们更信奉天圆地方、日月星辰绕着地球转的答案。
王贞仪却不是这样的人——是真是假,试试便知。
又是一次次的观测、实验,让她写出了《地圆说》,对“天圆地方论”做出了彻底的颠覆。
先哲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才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态度与坚持。
当所有人都被自己的眼光所限制的时候,王贞仪决定挺身而出。
-4-
很多人知道王贞仪,是在前段时间热播的《国家宝藏》上,里面提到了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