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姬(剧照)
受母亲影响,幼年时的刘恒也逐渐养成了宽仁甚至佛系的性格。为了自保,刘恒还甘心前往位于西北边疆的代地,为西汉抵御匈奴。也正因如此,刘恒和薄姬才侥幸躲过了吕后的毒手。
刘邦去世后,吕雉临朝称制,随着野心的日益增长,她竟生出了让吕氏代替刘氏的念头。如此一来,刘氏诸王几乎都遭到了毒手。
待吕雉去世,周勃等人平定诸吕之乱后,他们才发现:在刘邦的众多儿子中,除了与吕雉亲近的刘长外,也就只有刘恒还安稳活着了。
周勃(画像)
经过一番商讨,他们最终得出结论:刘恒处事厚道,又清心寡欲,一心修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是目前最合适的皇帝人选。而且,刘恒的母亲薄姬出身也很卑微,她不仅没实力对朝政进行干预,其个人性格也同样十分“佛系”,不会再成为第二个“吕雉”。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刘恒虽被“发配”到位置偏远、条件恶劣的代郡,但他却幸运躲过吕后的残害,成功笑到最后成了皇帝。
更令世人想不到的是,汉文帝刘恒在继位之初,虽然兢兢业业,“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可他后来不仅成功执掌了朝政大权,还开创了“文景之治”。那么,刘恒到底有什么本事呢?
代郡之危,最是磨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相较于一生富贵却表现平庸的齐王刘肥,刘恒的封地虽然远在边境,毗邻匈奴,但他的治国手段却得到了极大提高。
从地理沿革上看,代地原本是代戎的活动范围,民风剽悍。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将此地设为代郡,纳入麾下管辖。自此,代郡便成了匈奴犬戎等游牧入侵中原的必经之地。赵国时期的李牧曾在代郡镇守,并阻击匈奴无法南下数年之久。
李牧(剧照)
李牧之后,代郡缺乏良将,深受游牧族的侵扰,曾一度沦为了西北最为贫瘠的几个地区之一。而刘恒的到来,则为代郡注入了新的生机。
据《汉书·文帝纪》记载,刘恒来到代郡后,努力发展经济,鼓励百姓休养生息。可以说,这里是他最先实行“无为而治”的地方。
因为条件很差,还要经常与匈奴打交道,所以哪怕汉匈之间处于暂时和平,刘恒也小心应对,并采取各种办法护境安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刘恒磨砺出了颇为高明的政治眼光与驭人手段。何以见得?
一般人在得知自己即将成为皇帝后,都会喜不自禁,被这个从天而降的“馅饼”砸昏头脑。但刘恒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怀疑,这便是他长期以来锻炼出的敏锐嗅觉。
为此,刘恒步步为营,小心求证,还提前让自己的舅舅薄昭前往长安探听虚实。待登基一事确定后,刘恒才放心入京。
在登基之前,刘恒没有骄纵狂傲,也没有喜形于色,而是把姿态放得很低。群臣向他行礼,他也谦逊有礼,当即回拜。所以,刘恒还未正式登基,便不动声色赢得了许多朝臣的好感。
待正式称帝后,刘恒了解了诸吕失败的具体经过,最后得出结论:吕禄主动交出兵权,这才将自己陷入死地。
吸收了这一教训,刘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心腹宋昌、张武升为卫将军和郎中令,负责拱卫皇宫与京城安危。两人都是从代国跟随而来,忠心耿耿,在他们的守护下,刘恒的人身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