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文而品评风格,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等已开先河。皎然《诗式》分诗歌为十九体,品目更详,但解释笼统,分体名目也较牵强。司空图的《诗品》则不仅分类确切多样,而且对比较抽象的诗艺特征运用大量形象化比喻,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
司空图(837一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天四年,哀帝被弑,他绝食,呕血而卒,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洗练等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每品各以十二句四言韵语组成,分题系辞,精美深邃,富于形象性、思辨性和哲理性。它是有无相生,虚实相形,主客相通,诗思谐和的全息图像。
因此可以说,《二十四诗品》以精美而简约的文字,构筑了恢宏的诗歌宇宙,展示了广袤的艺术时空。它是关于诗歌的理论,更是诗,是一部体大虑周的艺术哲学著作。《二十四诗品》产生以后,对中国文学史发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历代各种丛书,均有辑录。同时,在中国近古文学史上标榜“性灵”与“神韵”的两个重要流派,都从中寻找自己的理论依据。现代学者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美学史,也都把《二十四诗品》看作意境诠释的典范。 不仅如此,《二十四诗品》还远播国外,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在西方,最早翻译和论及此书的,是英国汉学家翟理思的《中国文学史》(1901年纽约),此后克兰默·宾在《翠玉琵琶:中国古诗选》(1909年伦敦)中进行了更精到的阐述,说它“引导我们以一种特殊的途径进入了富有魅力的宇宙。……使我的精神世界迸放到无限的自由中。”此后西方对《二十四诗品》的翻译、研究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夏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