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一辈子难出远门,古人可以随便出远门吗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4 16:26:45

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迅捷;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让人与人能够快速见面的同时距离感近乎消失!

而在古代,人们意识中的远门或许只有二十或三十公里的路程,若非不是因为服兵役到各地征战,一些人一生真的是生活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直至终老!

也就是说,对于古代的人们,出趟远门原本是一种奢望,或着更确切的说,出趟远门对一些人来说就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那么,古人想出趟远门,究竟有哪些制约因素?

古代人一辈子难出远门,古人可以随便出远门吗(1)

一、经济生产方式的制约

中国古代自秦汉以来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而农民在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大多数群体,这种“男耕田,女织布”,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经济的交流。况且繁杂的税收和杂役,再加上自家的孩子可以继承自己耕种的田地的,这就严格地限制了农民转入其它行业的可能性,农民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之上,除非*,遇到了战乱或饥荒而逃难,否则很难离家。

古代人一辈子难出远门,古人可以随便出远门吗(2)

二、社会制度与社会观念的制约

在秦国有限制农民外出的法则,如有犯者可采取在脸上刺字的刑罚。

中国很多王朝都侧重于“重农轻商”的原则立场,士农工商,商人往往是地位最低的,出去做生意也要遭到官僚的种种限制,在统治者眼里,商人好利,把东边的东西,卖到西边去,吃其差价,到处东游西走,这都不是顺民安分守己的表现,到处走南闯北的商人虽然赚的钱多,却不如守土安家的农民的地位那么高。“早作晚息,回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安分守己的表现。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清代,当中国官员看到英国人是以贸易立国后,指责其:“不耕不织,专恃懋迁罔利之谋,变动百出。”在中国官员眼里,英国人不在自家好好耕田,反倒来中国开展贸易是不安本分的,与儒家思想中“与邻国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守本业之道是极大背离的。

古代人一辈子难出远门,古人可以随便出远门吗(3)

三、传统文化的束缚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落叶归根”这些对故乡的思念都是来自于中国特有的家庭观念,而在古代父权,夫权这些传统的家庭法则,都是不容违背的,儿子必须要尽“孝道”,女子必须要从夫,不许在外抛头露面。常常看到古装剧一个情景:如果一个男子是常年在外地经商或做官,有一天荣归故里,见到了自己多年不见的父母,通常会做的一件事就是跪下来,痛哭流涕地说:“儿不孝,十几年来没有回来侍奉父(母)亲。”儿子长期在外不归,不在身旁侍奉父母,这就是不孝,正如古代从军的人常常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忠孝不能两全”也有这道理。当年徐霞客想要出门远游,就怕自己的母亲不同意,幸亏徐母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他说了:“男儿志在四方”的话,他才下定决心离家的。李时珍也是在父亲的支持下,带着自己的徒弟和儿子去出门游走,采集草药,才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

古代人一辈子难出远门,古人可以随便出远门吗(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