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时没有先进的导航手段,就只能凭借众人的行路经验,针对行进方向、距离、安全警示、地域特色等各种功能,古代有众多种类的路标,墙壁上的摩崖石刻、路旁的石碑、土堆乃至树木……
堠就是中国古代一种标识历程的特殊标记,它是一系列小土堆,五里单堠, 十里双堠,所以行人在路途上就可以通过数路途中经过的堠的数量从而计算自己走了多少里路。
堠作为分界标志,作用就是将道路明显地标示出来,使游人能将在将道路与一般歧路区分开来。
不过,也有的堠将里数等信息,书写或刻画在路堠上,这样能够直观地展示道路信息。
这是因为如果路途过于遥远,行人不可能在长途跋涉的条件下,还能留意自己经过了多少个堠,又计算出自己走了多少里路。
举个例子,在唐朝,从长安城到安西有万余里,并且在这两个地方也并没有直达的官道,这个时候行人就做不到通过数堠的数量来判断自己走了多少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