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像梁启超康有为这样的地主阶级改良派,还是李鸿章、张之洞这样的洋务派,他们都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
这个宗旨也是贯穿于鸦片战争后60年近现代中国史的主题,从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直至辛亥革命的爆发才结束。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虽然只是中国历史短暂的一瞬间,但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并移花接木的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融后两种能够短暂共存的一种形式,这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中国的近代史是悲痛的,土地被瓜分,人民被*戮,但正是这种千古未有之境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藏在心底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走向了民族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艰难困阻,我们的高中历史课本把这一觉醒过程概括为“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但这其中的层层递进关系是可以大为回味的。
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二十余年,沿海的少数官员开始注视外部世界。比如说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等等,都代表了中国近现代早期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代表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