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历史意义简短,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简短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9 04:28:40

西安事变历史意义简短,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简短(1)

在很多人,包括一些历史爱好者的印象中,西安事变前的红军已经是穷途末路,不堪一击,是因为西安事变的突发,才导致蒋介石被迫调转枪口抗日,才保全了红军,给了我党起死回生的机会。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番深入的探究。

对于红军三大主力到达陕北后的境况,不乏一些亲历者的详细回忆。

比如徐向前元帅在其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是这样说的:

“这时,中央又将陕甘宁根据地的困难情况向我们作了通报:陕甘宁苏区版图颇大,东西长约1200余里,南北亦600里,现有九城在我手中……

各县论地情则山多,沟深林稀,水缺土质松,人户少,交通运输不便,不宜大部队运动。人口总数只40余万,苏区内当红军的已超过3万,物产一般贫乏,农产除小米外,小麦及杂粮均缺,不能供给大军久住。”

“彭德怀也给我发过一个电报,内容和中央的电报差不多,我印象很深。我军在甘南占领的地区,人口约80万,而陕甘宁根据地的人口,才40余万,相比之下,我们的处境还好些。”

西安事变历史意义简短,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简短(2)

又比如聂荣臻元帅在其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陕北根据地的面积不算小,可是的确太穷。人口有限,出产不丰。及时陕北群众都踊跃交公粮,能养活得起那么多部队吗?再说,我们也不能都蹲在陕北吃老米呀!”

“在陕北,一说起地主来,往往说他家有多少孔石窑,多少垧地,多少群羊。在山西汾河流域,我们红军才真正见到北方封建大地主是什么样子。”

西安事变历史意义简短,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简短(3)

关于陕北贫瘠,红军战士吃不上饭,穿不上冬衣的情况,1936年11月8日,中央*处在给驻共产国际的王明的电报中是这样写的:“不论五万十万都要快……你们多推迟一天,则红军的冻死饿毙即多增加一人,此非革命之福。”

如果单看这些描述,红军在陕北已经是马困人乏,无以为继,甚至到了山穷水尽的最后关节,仿佛没有西安事变,红军的前途只剩下了灭亡一条。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从国民党的视角来看看:

1936年2月18日,为了解决陕北根据地太穷的问题,*向彭德怀下达了红军东征的命令,即渡过黄河进入山西,通过打击阎锡山的军队,在山西筹款、扩红、建立根据地。

在东征前夕,*满怀壮志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西安事变历史意义简短,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简短(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