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三姐妹情深似海,张氏四姐妹被誉为最后的闺秀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26 14:05:52

面对浩瀚星河,我们是渺小的存在,但不是每个渺小的人都甘愿平凡,有人也在凭借自己的努力发光发热。

有的人忠于国家,誓死为国尽忠;有的人忠于父母,孝心感天动地;还有的人忠于爱情,至死不渝。

她是“张氏三姐妹”的老大,她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梦想,她22岁嫁给*,从此两人三餐四季,为*生儿育女……但天妒红颜,她24岁不幸离世,成了*一辈子的遗憾。

张氏三姐妹情深似海,张氏四姐妹被誉为最后的闺秀(1)

张锡媛

房山县火车站站长张镜海一生养育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取名张锡媛,二女儿取名张锡瑞,三女儿取名张锡珍。人人都说老张家有三个姐妹花,人称“张氏三姐妹”。其中,大女儿张锡媛因脾气秉性和政治理想与父亲如出一辙,更是被父亲捧在手心里宠爱。

1906年,张锡媛出生于河北房山县,可惜生不逢时,那时的中国动荡不安,内忧外患夹杂而来,人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里,张锡媛也不例外。

她见过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打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她见过了袁世凯向日本妥协,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她还见过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试图唤醒青年麻木的爱国之心;她更见过“五四运动”时,那些青年们为了反帝反封建进行的示威游行。

这一桩桩,都被记在了张锡媛的心中,从此埋下了要救中国于水火的种子,好在张锡媛的父亲也算半个革命人,很快明白了女儿的雄心壮志,于是在1920年,张锡媛和妹妹张锡瑞被送到第二女子师范学院学习。

张氏三姐妹情深似海,张氏四姐妹被誉为最后的闺秀(2)

接受了新教育和新思想的张锡媛果然深受触动,她内心的种子渐渐地生了根,发了芽,开始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学潮运动,还曾代表学校走到街上去发表演讲,每次演讲完毕,张锡媛都感到满足和自豪。

很快她在学校崭露头角,和妹妹张锡瑞还有李沛泽成为了该校的早期团员,学校的老师们都认为张锡媛是个有爱国之心、能为革命发光发热的大好青年,对她寄予厚望。

张锡瑗也果然不负众望,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又继续前往北京深造,在这里她先后认识李大钊、邓颖超等人,张锡媛很快被这些人身上对革命的热忱吸引住了,她还和邓颖超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政治思想和理论。

邓颖超最常和她说起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张锡媛耳濡目染,慢慢的觉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和她所追寻的目标一致,于是在1925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党的信念,坚定不移地走共产主义道路。

*是全国上下公认的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张氏三姐妹情深似海,张氏四姐妹被誉为最后的闺秀(3)

而张锡媛与他的相遇实属偶然,但却让*一生难以忘怀。

1925年,学校看张锡瑗表现优异,文化素养很高,便愿意送她与妹妹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继续学习,在这里张锡媛更加努力刻苦,她对各国历史和马克思主义都做了深刻的研究,基本每天都是寝室和图书馆两点一线,张锡媛说只有学习才能让她感到安逸。

可就在1926年的时候,张锡媛来到了她命运的转折点,她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认识了一个名叫邓希贤(*原名)的青年才俊,让她更没想到的是,这个人以后会成为中国重要的*,成为她孩子的父亲。

邓希贤本来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可是听说中山大学里的共产党员更多,就辗转来到了中山大学。当时张锡媛在大学里因知书达理、美丽温柔而小有名气,是大家公认的“校花”,很多男同学都来到她的寝室楼下想要一睹芳容,但张锡媛对大批的追求者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态度。

张氏三姐妹情深似海,张氏四姐妹被誉为最后的闺秀(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