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山永水永州美
◇文紫湘
永州之名最早始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此前,这个地区的名字叫零陵。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后,对地方行政区域的设置进行了调整, 废零陵郡和永阳郡,置永州总管府,府治在泉陵县——同年更名为零陵县,永州之名始称于世。
至于为何叫永州?志书上说:因州西南九十里有永山永水故名。通常认为,这永山和永水就在今天的双牌县境内,那里有山曰永山,有水曰永江河,永山上且有古庙曰永山庙。只是从地图上看,此所谓永山、永江,在零陵古城的正南方,而不是西南方。
《徐霞客游记》里也有不一样的记载。《徐霞客游记·卷二下·西南游日记二》写道:“又十里,石溪驿,已属东安矣。有东江自南而北,注于湘,市廛夹东江之两岸,有大石梁跨其口,名曰复成桥,其水发源于零陵南界,船由桥下南入十五里,为零陵界。又二十五里,为东江桥。其上有小河三支,通筏而已。按《志》‘永水出永山,在永西南九十里,北入湘。’即此水无疑也。石溪驿为零陵、东安分界。石溪,考本地碑文曰石期;东江,土人又谓之洪江,皆音相溷也。”如果说东江是洪江的讹音,为何又不能是永江的异声呢?
溯源石溪河,最源头处在零陵区大庆坪乡——位于零陵古城西南九十里的大致范围内。那里有一个地方叫据江寺,传说曾有一座寺庙,不知哪朝哪代所建,规模不少,香火极旺,颇有僧众,是湖南和广西两省边民求神礼佛的处所。忽有一日深夜,僧人豢养的护院犬狂吠不止,咬住一老僧裤腿往外拉扯,众僧惊起,一同奔出。稍后即听得“轰”的一声巨响自背后传来,回望之下,哪里还有寺庙踪影?唯有一个天坑在面前张着大口吐出尘烟。然后洪水上涌,漫成池塘,继而外溢,流入村旁小溪。而这一条溪流,正是东江之源。
沿着这脉流水,西溯二、三里,即至接壤广西全州的东山山脉,石岭之麓有山窦,涌泉而出,即是东江源头。东江(水)出东山,与所谓的“永水出永山”,正相吻合。莫非“永水出永山”竟是“东水出东山”之“音相溷也”?照此推断,据江寺即是“永山永水”所在地无疑。永山,即是据江寺后的东山;永水,即是据江寺前的东江。相信游历山川无远不致、考察地理巨细无遗的徐霞客,其日记所载必有所据,绝非凭空杜撰。
也有人认为,指定永山永水为具体的一山一水,终究太过狭隘,无论双牌的“永山”、还是大庆坪的“东山”,比起永州境内的几座名山,如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皆有小巫见大巫之感。隋文帝时并郡置府,没有理由选择如此毫不起眼的地标来作为命名的依据。因此,可以臆测,永山永水当泛指永州境内的山山水水、群山众水。“永”字,本是“二、水”的合成字,寓含潇湘二水在永州境内汇合之意。这样来理解,也未尝不可。
连绵起伏的山岭,纵横交织的流水,绘就永州之野的旖旎风光、诗画长卷,赢得“锦绣潇湘”之美誉。柳宗元在《游黄溪记》中对永州山水之美给予了百里挑一的至高评价:“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
东西南北中,以好山水命名的州郡有上百个,永州是最好的,永州是最美的。
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