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朝自永乐时期设立“东厂”,其目的就是审讯刑狱和监察百官,也为了探寻建文帝的消息,可以说是皇帝的超级耳目。因为该机构最初在东安门之北,因此得名。
明朝成化十二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根据《明史·卷三百十四》记载:
成化十二年,妖人李子龙以符术结太监韦舍私入大内,事发,伏诛。帝心恶之,锐欲知外事。
这一年,有个叫李子龙的人用巫术勾结东厂太监韦舍,进入皇宫图谋不轨,事发后被诛*。明宪宗朱见深非常气愤,想了解更多外界的动向。当时东厂做事越发让朱见深不满意,朱见深决定让汪直乔装打扮,秘密出宫,搜集四方信息。
当时,宫外之人大多不知道有汪直这号人物,因此对他并不防备,汪直办事非常顺遂,半年之内,就取得了很多“情报”。
成化十三年正月,朱见深觉得汪直办事得力,便下旨设立新的厂司,为了和东厂相区分,命名为“西厂”,由汪直担任提督。最初西厂麾下一共有一百多人,都是从锦衣卫中挑选的精锐。《明史纪事本末》云:
纵直出入,分命诸校,广刺督责,大政小事,方言巷语,悉采以闻。
意思是说,汪直可以带领麾下人马直入宫廷,他广泛刺探,不论大事小情,甚至连街谈巷议,都搜集起来整理好汇报给明宪宗朱见深。
其实,汪直只是明宪宗之耳目,与其说是明宪宗成立西厂让汪直任提督,不如说是他专门为汪直成立了西厂。而西厂成立后,汪直立即查办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大案”。这个案子又叫“覃力朋案”。
成化十三年正月,南京镇守太监覃力朋来北京述职,他回南京时,利用自己的权势走私私盐。这在当时的官场上,本来不算什么稀奇事。可是,覃力朋却非常高调,不仅大张旗鼓地走私,而且走私的数量巨大,达到了一百艘船之多。沿途的州县都被惊动了。《明史》云:
南京镇监覃力朋进贡还,以百艘载私盐,*扰州县。武城县典史诘之,力朋击典史,折其齿,射*一人。直廉得以闻,逮治论斩。
武城县的两个典史看不下去,他们去诘问覃力朋,却被覃力朋当众射*一人,另一人也被打掉了牙齿。汪直听闻这个消息后,逮捕了覃力朋,将后者下狱问罪。
这件事发生后,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其一,朱见深觉得汪直有胆识,更加信任他;其二,很多百姓本来记恨宦官,他们发现宦官和宦官竟然不一样,至少,汪直的表现让他们耳目一新。
汪直的表现虽然“惊艳”,但一些目光长远的大臣,如当时的内阁首辅商辂就非常担忧。因为商辂知道,汪直毕竟直接效忠于明宪宗本人,这种不接受监管的“权力”,很容易出问题。事实证明,商辂是对的。
二、西厂贪私利,内阁始弹压“覃力朋案”发生后,西厂名声鹊起。自然也有一些投机者想加入到这个炙手可热的队伍之中。例如,锦衣卫百户韦瑛就看中了这个机会,他千方百计找到汪直,表示愿意效犬马之劳。韦瑛加入西厂之后,急于立功,正好他碰到一个送上门的机会。
成化十三年二月,一个叫杨晔的罪犯畏罪潜逃。杨晔,又名杨业,祖籍福建建宁,他的曾祖父是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他在家乡犯罪,跑到了住在京城的姐夫董玙家中,不承想被京城的锦衣卫发现。其姐夫董玙找到韦瑛,希望韦瑛能够高抬贵手。韦瑛当时刚刚加入西厂,急需要个“大案”来证明自己。于是,他假意答应董玙,然后私下找到汪直。《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诣汪直报之,谓业家赀巨万,常*人,将招纳亡命下海。直喜,发卒捕之。
韦瑛为了让汪直重视这件事,添油加醋一番,他说杨晔经常*人放火,无恶不作。而且,杨晔身为杨荣的曾孙,家财万贯。如果能抓住他,必将能赢来皇上的赞许。汪直大喜过望,立即派人逮捕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