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一天,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市中心,距离时代广场不远的东百老汇大街的前端,来来往往的人群突然停下了脚步。
他们一脸好奇地仰头注视着眼前的青铜雕像,这座铜像大约有三米高,身着一品清代官服,头上顶戴花翎,目光坚定、气宇轩昂。
很快就有人认出来这座雕像是中国清朝官员林则徐,围观群众满是疑惑,纽约可是寸土寸金之地,美国政府为何会在这里修建林则徐的铜像?
站在铜像前瞻仰的人们都会感到庄严,那是这座铜像带给人们的第一感受。
林则徐铜像的设计者是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教授李维汜。铜像的基座上“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目光,中文大字和英文并列。
铜像背面,则刻有“立像纽约,意义高超。世界都会,观瞻聚集。五洲列邦,榜样号召。”短短的24个字似乎已经向世界昭示了建此铜像的意义。
那么,林则徐雕像为何会在纽约出现?
林则徐铜像的建立,和美国林则徐基金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该基金会是一个全球性的民间组织,1995年4月在美国纽约注册成立。基金会主席黄克锵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华人事业,在海外深受好评。
黄克锵出生在香港,由于生在英国殖民主义时代,对英国在香港的殖民教育十分不满。
当时英国人给香港市民们灌输错误的价值观,让市民们觉得鸦片战争是正常的中英商业贸易,引导错误的舆论导向,曲解历史,让民众认为,香港并非列强掠夺去的,而是作为商品送给英国的。
为了让香港同胞乃至更多的华人了解到鸦片战争的历史真相,同时也为了让全球华人谨记这一段历史。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黄克锵决定在美国纽约建立一座林则徐雕像。
在多方努力下,1995年2月黄克锵对外宣布了这一信息。随着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到了5月,美国林则徐基金会成立。这是全球第一个为纪念林则徐而成立的民间基金组织会。
199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之际,紫荆花绽开在祖国母亲怀抱的时候,大洋彼岸,林则徐铜像同时在美国纽约东百老汇街前端树立了起来。
对于林则徐这位在中学历史课本上着墨甚多的民族英雄,相信大家都十分了解。
他于1785年出生在福建省。他的父亲是一位秀才,有一些微薄的俸禄,但远远不能养活一大家子人。
于是,林则徐的父亲在家附近办了一个私塾赚取一些收入补贴家用。
生在艰难的家庭中,林则徐非常懂事,他会在上学的时候把母亲和姐妹们制作的手工品放在商店里代售。
但是无论家里多么穷苦,父亲一直坚持让林则徐读书,并由自己亲自指导。
父母的言传身教为林则徐坚强的品质和日后清廉的为官之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则徐长大后,于1806年担任厦门的海防同知*,主要负责处理记录往来商贩之间的各种米粮兵饷。
在闲闷无聊的生活中,有一件事却引起了林则徐的注意——鸦片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