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活了多少岁,林则徐活到多少岁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02 09:52:51

咱们书接前文……

林则徐活了多少岁,林则徐活到多少岁(1)

胸无定见的道光

就在道光对刘韵珂的十可虑做出朱批的同一天,耆英和伊里布被派往浙江,耆英任代理杭州将军,伊里布协助耆英军前效力。

先看耆英:本名爱新觉罗·耆英,字介春,满洲正蓝旗人,多罗勇壮贝勒穆尔哈齐六世孙,穆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二弟,耆英赴浙江前任盛京将军,时年55岁。

盛京将军是所有将军中政治地位最高的将军,原因是盛京是满清的发源地。

再看伊里布,他为什么会被派往军前效率呢?老规矩,上简历:

爱新觉罗·伊里布:字莘农,满洲镶黄旗人,议政大臣巩阿岱六世孙,巩阿岱是努尔哈五弟巴雅喇的儿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之所以提巩阿岱,是因为巩阿岱曾经做过议政大臣,和鳌拜共同辅佐过顺治皇帝但是后来因为结党被*。

伊里布曾历任通判、知府、知州、按察使、布政使等职,以及陕西、山东、云南巡抚,在任以清廉闻名。1833年,道光十三年,调任云贵总督、协办大学士。

1839年,道光十九年十二月,调任两江总督。

说起来这已经是伊里布第二次奔赴浙江了。

道光二十年也就是1840年定海第一次失守时。伊里布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整顿浙江沿海的防务。

既是宗室又是封疆大吏,史*载他为官一生以廉洁著称。

这在日渐衰落的爱新觉罗家族的宗室之中是并不多见的。

伊里布第一次赴浙江时因为对敌软弱而被道光撤职,发配张家口军前效力八年。而代替他的正是后来因为战败选择投海自尽的裕谦。

林则徐能够到浙江军前效力也和伊里布有关。

主战的浙江巡抚刘韵珂和闽浙总督颜伯焘看伊里布软弱才共同奏请北京的道光皇帝启用被罢黜的林则徐。

伊里布的软弱主要是指他在思想上认为:与英人交涉从军事上绝无获胜可能。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他做了主战派看来很多低三下四的事情:

比如请懿律吃饭,下属想乘机*了懿律,伊里布不允;

比如私放俘虏安突德、比如不积极收复失地、不积极备战等等。

这里就不细说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伊里布被革职查办,发配张家口军前效率,而且要“八年无过,方准开释”。

伊里布并没有等待8年,而是仅仅8个月后,伊里布便以七品衔卿赴浙江前线效力。

这时的伊里布已经71岁了。

一个已经71岁的人军前效力,肯定是不能上阵*敌了,再加上本就是主和派,所以后世认为道光重新启用伊里布就是做好了议和的准备了。

从道光的角度想,浙东奕经失利后,作为皇帝,直接同意刘韵珂的“议和”等同于直接认输举手投降,如果这样那就太丢人了。当然要是想和那也还是要有点本钱才好,哪怕取得一点点、一丢丢胜利也好,最起码能增加谈判筹码。

所以为了充实力量,把本来准备调广州将军任职的耆英调到了浙江,暂时代理杭州将军加强前方领导。

单从这个任命来看,我们就知道了在封建王朝一个堪称封疆大吏的从一品将军的调动是多么的随心所欲。

当然随心所欲是皇帝的特权。

烫手山芋到了耆英手里的时候,他肯定也是有顾虑的,怎么办,有办法“要人要权要底线”,

道光统统都给,先给了底牌“先剿后抚”。

好,有这句话就行,耆英有底了。

光有底不行,还得有人,又和皇上要人,道光说“我都替你想好了,带上伊里布”!

只是道光比较小气,给了有错在身的伊里布一个七品衔。想林则徐被贬浙江军前效力时还给了个四品呢。

对于只给了伊里布七品衔的原因,我在这里妄加揣测一下:

首先道光圣怒未消,且刚刚发配8个月就官复原职未免显得过于儿戏,当然按照惯例也不可能给刚犯过失几个月就启用的官员给予过高品阶,但是哪怕你给个五品也行,七品衔也未免太低了。

其次道光留了一手,他心里知道伊里布比较获得英方认可,将来议和可能用得着伊里布,给一个比较低的品阶,万一将来谈判,品阶不对等也可以显示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以此来羞辱英军。

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别的原因了。

伊里布虽然年龄大但是辈分小,按照辈分伊里布得叫年轻的耆英一声叔叔。他要感谢这个小叔叔把他从张家口的军中解救了出来。

1842年4月15日,又一位新任钦差大臣耆英,和七品衔伊里布,离开北京。

5月9日二人到达杭州。

结果到达杭州后没几天,确切地说是16天以后,道光下旨撤了耆英。

为什么呢?咱们慢慢说!

由于耆英到前线一了解情况,面对英国的强大武力直接也差点被吓尿,悲观情绪严重就没有遵守道光皇帝的”先剿后抚”的策略。

而此时奕经等人对自己奏折的粉饰后报告朝廷定海烧英船获胜、英军被逼放弃宁波、我军即将进攻镇海等等……捷报连连。

导致道光皇帝误会大清是不是可以不用“抚”计而产生了幻想。

一面奕经奏报胜利,一面耆英上奏“羁摩”超出了道光容忍的限度。

也正是由于奕经奏报的“胜利”让道光重新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由于道光本人反复的性格和至高无上不能忤逆又随心所欲的皇权特性。

5月25日道光皇帝又非常随意的下旨让屁股还没坐热的钦差大臣耆英,继续奔赴广州就任广州将军,伊里布让奕经看情况决定是否留用。看来多高的官位都未免要提心吊胆。

之所以说他随意,因为仅仅10天后的6月4日,道光又下旨耆英暂缓启程,已经启程南下广州的耆英于6月14日接到这个上谕时,又日夜兼程回到杭州与奕经回合。

而这时伊里布也从七品衔升为四品的乍浦副都统。

列举以上这些,除了可以看出皇权的随意性,更可以感受道光皇帝的反复。

也就是说,道光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退敌之策。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整个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间,道光皇帝的策略始终让人捉摸不透,今天主剿,明天主抚,后天又是先剿后抚,获得一点胜利马上又不想抚。

胸无定见,说变就变。

这也是后世对道光的评价。

就在道光皇帝反复无常举棋不定的时候,一轮新的战争开始了,也正是这一轮新的战争,直接把道光打上了谈判桌前,老老实实签了城下之盟。

吴淞与镇江

其实早在1841年的冬天,英军为了让清朝让步,就决定发动一场“割断中华帝国主要内陆交通线”的战斗。

他们选定的地点是扬子江与大运河的交汇点镇江。

镇江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而支撑大清北方民众生活的漕粮主要依靠京杭大运河运输,可见英军的这招正能打在大清王朝的“七寸”上。

但是欲取镇江,必须先攻克吴淞,吴淞是上海门户,也是长江防御的第一道屏障,更是出海必经之路。

也就是说吴淞、镇江皆为清政府的“七寸”。

江苏的最高军政长官就驻扎在吴淞,所以城防也是相当坚固,不亚于之前的厦门、定海。

守将有两江总督牛鉴、江南提督陈化成、许州镇总兵王志元。

兵员累计有近5000人之多。

而英军此战约只有2000人。

别看人多,照样不禁揍!

6月16日凌晨,英军开始进攻,至中午12点战斗结束英军只被击毙2人,伤25人。

要知道陈化成的防区手里有火炮144位,自己直接指挥的兵丁有1000人。

但是面对这样的战斗结果也只能说大清的枪炮都是摆设了。而且我们要知道,清军的武器还是以刀枪为主。

解释一下,清军的大炮与英军的大炮相比,射距不够,对方能打到清军,清军打不到对方。

手里的武器有和没有一个样。

相当于被英军当靶子一样一点点猎*。

不得不感叹一句,英国人打大清的战斗上实习生就行。上其他人真是浪费。

武将死节

林则徐活了多少岁,林则徐活到多少岁(2)

福建陈化成像

陈化成,1776年生,这一年67岁,福建同安人,底层士兵做起,由把总一步步升到提督的职位。他是前文说过的浙江提督李长庚的下属和老乡。

早闻定海三总兵战死裕谦殉国时,陈化成就曾悲恸地说“武臣死于疆场,幸也”!

牛鉴看到英军武力强大,也担心打不过。

陈化成为牛鉴坚定信心,说:

“我历海战40年,出生入死,见过的炮弹无以计数,今天看到敌人不打,那就是畏敌。今奉命*贼,有进无退,有敌无我,扼险可胜,公勿怖”!

战斗很激烈,激烈到总督牛鉴、总兵王志元被英国的大炮炸的逃跑。

但是老将陈化成没有逃跑,他亲手发炮,鼓励士兵、死战不退,最后壮烈殉国。

陈化成没有畏敌,也没有退缩,是鸦片战争中唯一一个以67岁的高龄殉国的英雄。壮哉!

英雄的下属也是英雄!

守备韦印福、千总钱金玉,许攀桂,徐大华,皆战死。

历史是后人书写的,可是无论何人书写,对于战死疆场的武将必有两个字将永久流传——壮哉!

以上的其他将领没找到更多关于他们的资料,只能把他们的名字放在这里供后人瞻仰。

他们是武将,守土*贼保家卫国是他们的责任;他们也是凡人,也有家人、父母、儿女。但是当外敌来袭时他们依然选择以性命相博,舍身赴死!

他们都在自己的人生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并且照亮后世!

此战清军阵亡陈化成以下88人

退无可退

副都统海龄。在整个鸦片战争中我们很少看到满人出身的武将出场。这是因为清军入关以后绿营崛起,八旗逐渐衰落,但是在镇海,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八旗将领海龄。

海龄,字蓬山,满洲镶白旗人,郭洛罗氏,这个姓氏比较知名的人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宜妃,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夫人也是郭洛罗氏。

史*载海龄也是少年从军,一步一个脚印升到了京口副都统的职位,京口就是镇江古时候的名字,起源于三国时的吴国。

再说一下都统这个职位:

都统是八旗中每一旗的最高行政长官。

因为与将军的职能有些重合。所以在设置将军的地方设置副都统,受将军节制。而没有设置将军的地方设置都统,例如热河都统。

都统与将军平级,都是从一品的品阶。副都统品阶为正二品。

清初设置京口将军乾隆时期裁撤,京口副都统归江宁将军节制。

海龄于1840年12月被道光皇帝从江宁副都统调为京口副都统,驻扎镇江,统管京口(也就是镇江)的八旗军政,加强防御。

自清军1644年入关以来,满人已经在镇江住了200年,山海关外的家乡已经成为了在逢年过节时遥拜一下的祖籍了。

而埋在镇江的祖宗累计下来也已经有了200年的历史。

加上口音、饮食上的变化导致他们已经成为了实实在在的镇江人。

所以这次英军前来攻打镇江,对于以海龄为首的满人来说,绝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守城之战。而是一次捍卫尊严和祖宗的家乡保卫战,他们是没有退路的。

还能往哪里退呢?是退到运河里?还是退回东北老家?

既然退无可退,那就只有死战。

林则徐活了多少岁,林则徐活到多少岁(3)

镇江古街道

所以英军迎来了自入侵中国以来一次最为惨烈的战斗和最为激烈的抵抗。

7月21日,英军登岸攻城,大小舰船76艘,各种火炮725门,陆海军总兵力1.2万人。但是攻城他们用了6905人的英国陆军。

此时清军分为两部分,一部以参赞大臣四川提督齐慎带四川绿营700名和湖北提督刘允孝带湖北绿营1000名外加江西援兵1000名绿营驻守抵抗英军。

而城内则由海龄带领旗兵不到1600名防守。其中镇江本地旗兵1185人,青州旗兵400人。

城外2700名绿营,城内1600名八旗兵。总计4300人。

应该说比起之前的镇海,吴淞,镇江的防御兵力是最为薄弱的,但是英军却遭遇了侵华以来的最严重伤亡。

英军此战共有39人毙命,130人受伤,3人失踪。

这一数字看起来并不能让人惊讶。

但是它已经是之前虎门、厦门、定海、镇海、吴淞各地战役英军伤亡的总和。

清军伤亡如下:

八旗:海龄以下225人阵亡,226人受伤,48人失踪。30%伤亡率。

绿营:14人战死,38人受伤,20人失踪。1.6%伤亡率。

据说齐慎很顽强,很英勇。最后被英国人打到口吐鲜血。但是让我搞不懂的是,既然已经被打到吐血,怎么就这么点伤亡呢。

怕是打不着敌人,急得吐血!

可见八旗兵此战*敌之奋勇。

道光帝后来感慨:不愧朕之满洲官兵。

这里说下海龄。

海龄因为出生年月不详,所以只能对其年龄进行猜测。因为有了次孙且已经19岁。估计应该在60左右。

海龄的死因,关于海龄的死因有多种说法:

一、海龄为乱民所*。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海龄在守城期间曾实行严苛法度,再加上多疑,以汉奸的名义*了13名良民。激化了满汉矛盾后世御史言官给予批评。

二、失踪,齐慎后来报告道光皇帝,“副都统海龄城内文武官员,均不知下落”

三、投火自焚,说是一看取胜无望让仆人烧了房子,自己没有出来。

四、自缢殉节,耆英后来调查的结果,说与妻子,孙子一起自缢殉节。

我愿意相信他是自缢殉节,也就是上吊。

因为自缢殉节比其他的死法都要好。

第一:海龄是武将,勇武过人。被乱民挟私报复所*的可能性有,但是很小。而且城破的时候乱民可能自己还不知道是死是活。怕是顾不上找海龄报仇。至于后世批评到误*良民,哪一个武将手下没有冤死的士兵呢?决策时没有人能做到百分百的正确,所以即使误*良民也可以理解,况且良民里是否有奸细也无法考证不能确切说没有。

第二:齐慎说找不到,是因为他在城外,而且被英军连打带吓的已经跑了很远,自然找不到城内的海龄。

第三:被火烧死实在是太痛苦了,如果真是跳火海而死,还不如去上战场让英军打死。我宁愿相信海龄害怕火烧的痛苦,而且一同赴死的还有自己的妻子和孙子,他应该下不了被火烧的狠心。

第四:耆英做了调查。调查和猜测不同,调查就要有人、有口供、有笔录。而猜测换个说法就是信口胡说,所以调查最有根据。

当然我也给出了第五种说法:

为了避免城破后妻孙受到侮辱,海龄先让妻子和19岁的次孙自尽,然后自己再自尽,最后战火烧毁了房屋和尸体。才有了后来很多人所说的不知所终的说法。

总之,是殉节而死。

这对于海龄和朝廷以及他那些战死的部将,是最荣耀的死法。

所以耆英采信了、朝廷采信了,并按都统例赐恤。

两天后的7月23日,英军经过激烈的巷战,占领镇江。

关于镇江巷战的传说和史料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

总之很惨烈。

至此清政府和英吉利之间的战争终于画上了句话。

清政府可谓人多势众,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结束累计投入兵力将近20万人,而英国增兵后最多时只有2万人。

但是英国还是以碾压的形式吊打的清政府毫无还手之力。

说还手可能还有点抬举了大清朝。

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对于敌人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对方打来而无法还手,因为根本就够不着敌人。

而清军采取的反击战法:比如火攻、偷袭、夜袭或者用士兵怀揣武器混入城内已做内应等等,还是三国时期的战法。

别看中国人多,和英吉利之间的战争就如同一个拿着冷兵器时代的刀枪的侏儒去打一个已经武装到牙齿的巨人一样滑稽。

可以说,吴淞镇江失守导致长江的入海通道和京杭大运河被封锁,尤其是京杭大运河担负漕粮北运的重要任务,相当于被英国人掐住了粮道。清政府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镇江之战是压垮清政府决定是否投降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正是:

老将出马奔浙江,英人攻城靠武装。

差距已有两百年,大刀岂能对洋枪。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参考资料: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清史稿耆英列传、伊里布列传、海龄列传、陈化成列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