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人类发现并记录的首颗周期彗星——哈雷彗星12月初在抵达远日点(即离太阳最远的点)后开始“调头”,踏上返回太阳系的归途。哈雷彗星每隔约76.1年就会回归一次,上一次回归是1986年,下一次回归大概是在2061年,这次抵达远日点标志本轮回归周期过半。
根据测算,哈雷彗星将于2061年7月28日过近日点(即离太阳最近的点),过近日点时,哈雷彗星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会分解成彗头和彗尾,状如扫帚,届时人们将会一睹其风采。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赖迪辉介绍,哈雷彗星不仅是人类发现并记录的首颗周期彗星,它还是目前已知的短周期彗星中唯一一颗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彗星。
根据历史的记载,早在公元前240年(或许更早),中国的天文学家就已经观察到它。《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的彗星,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文中记载为:“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
不过,实际上早于此记载的还很多。如《春秋》中记有鲁文公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11年“有星孛入于北斗”,据说就是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而《淮南子》一书中已有“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的记录。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研究认为,这里所言之彗星就是哈雷彗星,可能更早。
在西方,至今尚存的最早准确记录,是由两河流域上的古巴比伦人用当时的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那是公元前164年10月的记载,这块泥板现存于大英博物馆。不过,最广为人知的哈雷彗星描述是,圣经里面所记载的公元前12年10月出现的“伯利恒之星”,有些神学家认为,这颗星事实上就是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特写。图/新华社)
在中国、巴比伦和欧洲的天象记录中所载的彗星,最初世人不知道它们其实是同一颗星反复出现。直到到了公元前一世纪,犹太天文学家开始认为这是同一颗星,犹太法典内则有这样的记述:“有一颗星,每隔70年出现一次,使得船长行船出错。”
“哈雷彗星”为世人所公认,来源自于其近代发现者——英国天文学家哈雷(Edmond Halley,1656-1742)。
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介绍了引力和运动的规律,他的朋友英国人爱德蒙.哈雷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对彗星轨道的影响,发表了《彗星天文学简介》。
当哈雷在回顾1531年、1607年、1682年的彗星观测资料时,他发现,彗星的行进方向具有相似性,于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三个年份记录的所谓三颗彗星实际上是同一颗彗星。此外,他经过计算,认为这颗彗星每76年一次路过地球轨道,预言它彗星,将在1758年年末再次出现。
1758年的圣诞夜,德国农夫、业余天文学家约翰·帕利奇(Johann Palitzsch)在寒夜里发现了它,验证了哈雷计算的准确性,可惜彼时哈雷已不在人世。哈雷彗星的再次出现,不仅首度证实除了行星外还有其他天体绕着太阳公转,同时验证了牛顿天体物理学的理论。
1759年,法国天文学家尼古拉斯·路易斯·德·拉卡耶(Nicholas Louis de Lacaille)在他编制的天体目录里,将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后来天文学家们还计算出了它的详细轨道数据。
(这是“乔托号”探测器拍摄的哈雷彗星彗核。图/新华社)
哈雷最近的两次来访是1910年及1986年,下一次大约是2061年7月28日过近日点。不过,由于彗星的轨道时常受到大行星引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哈雷彗星过近日点的精确时间还存在变数。
在哈雷彗星1986年的回归期间,全球各主要太空机构及天文组织联合起来,于1982年组成了“哈雷彗星观测计划”(International Halley Watch,IHW),由美国NASA领头,推出统一观测原则及资料,自1983年10月至1987年末,将哈雷彗星来访及远扬的轨迹作了人类有史以来最详尽的记录。同时,苏俄、欧盟及日本等国都发射了太空观测船飞越哈雷,以对此就近观测,其中美国“挑战者号”发生航天飞机灾难,使得该国当年哈雷彗星研究计划成了泡影。
来源:新华社、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科技报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