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始末和背景,渡江战役过程简单介绍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10 04:05:16

1949年4月,粟裕向第三*军宣布渡江作战命令

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向所属各部发布京沪杭战役预备命令。2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电示第二*军、第三*军:3月中旬或下旬,应准备占领浦口及炮击南京。

渡江战役始末和背景,渡江战役过程简单介绍(5)

4月1日,国共双方代表团在北平市(今北京市)进行和平谈判。4月13日,张治中由北平电李宗仁与何应钦,谓*于今日面交国内和平协定一件,内分八条,二十四款。张治中又上蒋介石一电报,谓到北平后,中国共产党言论态度,意在逼降,并劝蒋毅然放下一切。4月15日,国共谈判代表拟定《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商定于4月20日签字。4月20日,行政院院长何应钦对中国共产党所提八条二十四款,断然予以拒绝。李宗仁、何应钦电告北平国民政府谈判代表张治中拒绝签字,和谈破裂。1949年4月21日*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向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作战命令。

解放军方面

在淮海战役结束后,解放军各*军重新统一编制番号。中原*军改称第二*军,华东*军改称第三*军。解放军投入第二*军、第三*军以及第四*军的南下先遣兵团等以渡江作战。渡江作战之前线最高指挥机关是设于合肥的渡江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简称总前委),成员:第二*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第三*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组成,是由淮海战役总前委延续而来。因长江水位会在5月初桃花汛期上涨,解放军准备于4月间发起渡江作战。

渡江战役始末和背景,渡江战役过程简单介绍(6)

1949年4月3日,发布《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计划渡江作战。根据纲要规定,第一阶段在湖口至江阴的长江沿线上完成渡江任务,并实行战役展开,然后第二阶段完成分割和包围国军的任务,并控制京沪线、浙赣线铁路一段,切断国军退路,最后阶段分别歼灭包围之敌。占领苏南、皖南及浙江,攻占南京、上海、杭州(三地当时简称京沪杭),最终目的解放中华民国政治、经济中心。

为切实弄清国军布防长江的情况,渡江战役总前委指示,在渡江作战之前,派一支部队先遣渡江,执行侦察任务。根据前委这一指示,第三*军第九兵团选调侦察营的一连、二连另加4个侦察班,组成先遣渡江大队,分左右两路渡江侦察。1949年3月中旬的一天,时任第9兵团第27军侦察二连连长的高锦堂带领一支化装的队伍直奔安徽省无为县的长江二道江坝边,在一小村隐蔽驻下。4月6日晚,侦察连从叶家墩登船强行南渡。当船到江心时,被南岸驻守的国军部队发现,顿时各种火力一齐扫来。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激战,侦察二连终于在十里场登陆,并连夜急行军60余里,占领狮子山。

渡江战役始末和背景,渡江战役过程简单介绍(7)

高锦堂

4月18日,高锦堂又接到命令,速带队返回江边,以接应大部队渡江。4月21日拂晓,侦察二连在江南岸与聂凤智军长率领的大部队胜利会师。

渡江战役前夕,英国紫石英号军舰,于4月20日溯长江而上,在解放军数次警告无果下,解放军炮击重伤紫石英号军舰,先后前来增援的三艘英舰也被击退,是为紫石英号事件。

国军方面

淮海战役结束后,国军精锐之师消耗殆尽,很多部队曾受重创或是重建或新建的,因此防守兵力不足,士气亦比较低落。大力收集余部,整顿建制,多次举行军事会议及政工会议,企图安定军心,维持士气。

自1949年1月以后,先后举行之重要军事会议及政工会议共达4次。计划借助长江天堑确保江南,同时,沿浙赣铁路与湘桂铁路及其以南地区准备第二线抵抗地带。国军的长江防线重点于京沪地区(京,当时指首都南京),而芜湖至湖口的防线上兵力较薄弱。国军认为若解放军强渡长江,可以凭借海、空军优势在长江遮断解放军后续渡江部队,集结在(南)京、沪、杭等要点的部队可凭借铁路、公路以及水路迅速机动至解放军渡江战场达到将其歼灭的目的。国军预计解放军方面因缺乏渡河工具以及徐蚌会战(即淮海战役)中伤亡大而需要一段时期休整,国军可利用这段时间整训二线编练兵团。

渡江战役始末和背景,渡江战役过程简单介绍(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